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受到责备或遭遇挫折时,会下意识的选择以推卸责任、合理化自身的行为的方式保护自己,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认为自己道歉就等于承认错误,更可能遭到人处罚,孩子会选择拒绝道歉,即使父母强迫孩子嘴里说出对不起,这种情况下说出口的道歉当然不会是真心的。
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可能产生认知失调的状况。认知失调的意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矛盾情绪同时占据在心中。例如一个认为自己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发现自己真的做了会让父母生气的事情,他心里会产生对自己是否真的那么优秀的质疑。这时,孩子为了压抑这种情感,便会选择拒绝道歉。
道歉三部曲,带您一步步攻略孩子的心!
「孩子的道歉要从父母指导下开始!」专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社会工作者艾伦•戈德史密斯(Ellen Goldsmith)表示,没有人天生就能够坦承错误,为了让孩子清楚的认知道歉的方式跟道歉本身一样重要,父母必须在孩子碰到需要道歉的冲突事件时,一步一步带领孩子解决,而第一步,先让孩子冷静下来。
一、给彼此冷静空间
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沟通是非常没有效率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却常常被人忽略。许多父母在冲突的当下就希望孩子能够道歉,这对于在情绪上的孩子而言十分困难。戈德史密斯建议父母在冲突当下先各退一步,等孩子冷静下来,才有进一步沟通的机会。
二、了解心中感受
再来,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厘清心中的情绪。当孩子年纪还小,很多时候没办法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时候父母的引导就很重要了。
戈德史密斯以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为例,父母可以从「拿了朋友的玩具前,你是什么感觉?」开始,先让孩子思考自己是因为羡慕那个玩具,还是想要抢玩具吸引朋友的注意。不论孩子出于何种情绪或原因,父母都必须让孩子知道「所有情绪都没有错,问题出在你处理情绪的方式。」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想像假如今天是自己的玩具被抢,会不会不开心?并且告诉孩子这可能就是对方的感受。
透过换位思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也能够让孩子在反思的过程认清自己的不对,卸下孩子承认错误的心理防御。
三、道歉的技巧
到了这时候,孩子已经准备好道歉了。戈德史密斯表示,一个良好的道歉需要说出所造成的伤害,真诚地忏悔,并且修复这种伤害。继续以抢夺玩具为例,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说出以下三句话:
1.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拿走你的玩具。
2.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伤害了你,让你感到不开心。
3.以后,我会经过你的同意再一起玩玩具,我也会分享我的玩具跟你一起玩。
透过这三句话,孩子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孩子跟朋友互动,询问彼此的感受,以及怎么弥补错误会让对方更能够接受,让孩子更能了解道歉的流程。
道歉不是为了祈求原谅,而是对自己负责
有些时候,孩子会发现虽然他真诚的道歉了,仍无法获得对方谅解,这时父母必须孩子知道这是没关系的,道歉的目的并不是要被宽恕,而是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小学会真心诚意道歉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展现同理心,也更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下次当孩子犯错时,先别急著生气,因为这可是教育孩子人生态度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