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两性教育 >

我有「囤积症」吗?无法整理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5 19:35
标签:
近日(2020/11/22)中国湾湾市立法委员─高嘉瑜委员在个人facebook粉丝专页上,分享了自己住处的照片,是在地板上堆成一座座小山的衣物,并提到「因为囤物症,租屋处东西堆积如山像资源回收...

近日(2020/11/22)中国湾湾北市立法委员─高嘉瑜委员在个人facebook粉丝专页上,分享了自己住处的照片,是在地板上堆成一座座小山的衣物,并提到「因为囤物症,租屋处东西堆积如山像资源回收厂而无法搬家」引发网路热烈讨论。

先讲结论:

1. 囤积症是精神疾病

2. 囤积症和ADH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有关

3. 囤积症和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有关

4. 囤积症和完美主义性格有关

5. 囤积症和OCD(强迫症)有关

6. 高嘉瑜委员并没有囤积症!!!

我有「囤积症」吗?无法整理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首先真的很佩服高委员愿意上传自己房间的样貌和大家分享,毕竟以高委员身为政治家与「港湖女神」,一般应是不会想让他人知道自己比较「掉漆」的一面。也因为她这篇po文让我发现:一般大众对于囤积症的认知,经常与「物品过多」「物品散乱」划上等号。我的感觉是,高委员应该和许多人一样,因为某些暂时性因素导致「无法整理」,可能是生活忙碌,或现行的整理收纳方法不适合自己等,然而这与囤积症之间还有一段天差地远的距离。在日本JALO生活规划师协会的2级认证课程中,提出「无法整理的5个主要因素,其中之一为「物品的总量过多」,而物品总量过多的背后又有「明显是垃圾的杂物数量很多」这个情况。以一般社会观点,被判断为是垃圾的物品过度囤积于家中,甚至影响生活机能与身心健康,就是所谓的囤积症。

●囤积症是精神疾病

囤积症(hoarding disorder, 溜め込み症) 在2013年已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正式定义为精神疾病。若身边有亲友家中囤积大量明显是垃圾的物品,需要交由专业心理专家评估并接受帮助。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最新版,对囤积症有以下叙述:*注1

1. 不论物品价值,对于丢弃、放手持有物品有持续性困难。

2. 想保存物品,觉得丢东西非常痛苦是无法丢弃的主因。

3. 因为无法丢弃的物品散落生活空间,造成空间无法发挥原本应有的功能甚至造成危险。必须透过第三方(例如家人与清洁业者、政府机关等)介入才能维持。

4. 囤积症除了临床意义的痛苦,也会导致社会性、工作,与其他层面的障碍。

5. 囤积症非其他医学疾病(如脑部损伤、脑血管疾病)导致。

6. 囤积症难以透过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解释。

另外,囤积症伴随「过度收集物品」的行为,且本人不一定有病识感。

●囤积症也和这些因素有关

我有「囤积症」吗?无法整理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① ADH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ADHD患者因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转移原先集中焦点,无法保持注意力。无法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课题为ADHD的基本症状之一。此外,ADHD患者空间认知能力较弱,对于什么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没有头绪,难以维持空间与物品的整齐。使用完的物品无法复位、容易散乱在生活空间里。*注1

② 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提倡断舍离的山下英子老师,在其著作《父母家的断舍离─囤积狂与断舍离主义者的对决》中描述父母的囤物状况:「父母那一代经历过时代剧变,走过物资极度缺乏的战乱时期,留下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我认为这就是他们最后变成囤积狂的原因。」

因为曾遭逢重大事件,记忆中还保留当时的困难与痛苦,为了不想「再次发生」而时常对未来感到忧心、防范,所以在人生中曾有匮乏体验的人较容易导致囤物行为。

日本节目「跟拍到你家(家、ついて行っていいですか)」,也跟拍到一名38 岁女性的家中。一踏进门口,工作人员都吓坏了,因为印入眼帘的竟是一间垃圾屋。*注2

喝完饮料的杯子就放在床边重复使用,冰箱食材放到腐烂,煮完乌龙面的锅子闲置到发黑,穿完的内衣裤不洗、直接买新的,整个房间充满垃圾…许多让人头皮发麻的事迹,其实背后有段悲伤的故事。工作人员发现了她与一位男性的合照,一问之下才知道那是已经过世的男友,而这个房间自此以来就慢慢变成了这个样貌。(其他细节就不暴雷了。)我想这些物品的囤积,就是陪伴心中伤痛的一种方式吧。

③ 完美主义性格

容易对眼前的持有物思考各种可能性,难以决定要留或不留而拖延著。预设自己若做出错误决定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不丢」的决策会让完美主义的人感觉「能够掌控事情的发展。」*注1

④ OCD(强迫症)

罹患强迫症的人会陷入一种无意义、且令人沮丧的重复想法与行为当中,但是一直想却无法摆脱它。*注3山口大学医学系脑机能病态学准教授─松尾幸治,曾发表一篇强迫症与囤积症患者的论文。一名日本23岁女性强迫症患者,在12岁时初次发病,会不断强迫自己思考:「我是不是有丢掉重要的东西?」

虽然后来接受了治疗,但在大学三年级时病情加重,会不时确认包包或桌子里的物品。因为担心自己不小心丢掉重要物品,连报纸、杂志,甚至点心跟食物的包装纸也囤积下来,到最后塞满整个房间。为了逐一确认自己的物品,一天下来就耗掉大量时间,渐渐足不出户。因没有时间吃饭,进食量也越来越少,最终因为囤积症导致身体衰弱而住院接受治疗。*注4

●找到无法整理的原因

我不是心理学与脑医学专家,能够和大家分享的只有囤积症与疾病的关联性与专家们的说法。如果是上述因素而怀疑为囤积症,建议各位直接寻求精神科或脑科的协助。一般情形,若没有明显是垃圾的物品大量囤积的话,可能只是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整理。那么如何找到症结点呢?

JALO日本生活规划师协会串联「人」「物」「空间」,形成生活规划术地图(Life Organize Map)可供初步检视。

人:行动与习惯、思考与感情、环境与关系。

物:(持有物的)量、质、率。

空间:面积、使用方法、收纳率。

基本上无法整理的问题都来自于上述之一。

因此我也留言给高委员,建议她可以朝这些方向检视:

唉唷!立法委员的生活肯定很忙碌,但人家绝对不是囤积症啦!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妈妈宝宝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