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课程,像是音乐律动、打鼓、泰拳、篮球、足球、游泳,但让他们迫不及待想上的,只有体操。
观察后,我发现是因为「教练」。我们的教练很会「带」小孩,所有学生都很听话而且很认真,教练教学风格严厉中带幽默,每次上课的气氛都很欢乐,两兄弟每天都会问我「今天要上史波奇吗?」在上了几个月的课之后,去年十月,教练开始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你们很强喔,如果再厉害一点点的话,教练就带你们去比赛。」
一开始以为单纯是激励孩子,报名之前,我都以为所谓的「比赛」就是这间学校举办的赛事或是乡里级的友谊赛之类,直到教练说是要报名「中正杯体操锦标赛」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是认真的比赛,也才知道我们幸运误打误撞进到了专门训练选手的「金牌教练蔡乔智」班里。
确定要比赛后,我们从一个礼拜一堂课改成两堂加强训练。看著他们为了夺牌而努力的样子,妈妈也跟著热血了起来,从一开始抱著「比赛好玩就好」的心情,在一路见证双胞胎进步后,我居然也开始期待他们能在比赛中有好表现。
从每次在一旁滑手机或和其他家长聊天,到最后认真帮他们记录练习的每一刻,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认真准备比赛」。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主张鼓励孩子「志在参加」,不要得失心太重、用平常心去面对比赛。但看著信誓旦旦一定会拿到奖牌、自信心爆棚的两个孩子,我又希望他们可以加强练习来达到目标。
面对自己的矛盾,我也一直在调整心态,在「不要有压力」和「适当给一些期望和目标」之间找到平衡。
拿下好成绩.妈妈比谁都要激动
到了比赛当天,我们一进到会场就感受到紧张严肃的氛围,兄弟俩突然开始紧张,还好还没来得及害怕就被教练带走了。
比赛开始,看著认真动作的小小身影,妈妈在远方也跟著激动、感动。历经了约一个小时后,两位完成了三个项目的比赛。比完赛的Marty垂头丧气,觉得没有表现如预期的好,好伤心地说一定没有奖牌;哥哥Mitch倒是老神在在很有自信,一直问「什么时候可以拿奖牌」;我则是情绪满满,有感动、有骄傲,我觉得孩子从练习到完成比赛好棒、好了不起。
两个小时过后揭晓成绩,团体成队冠军,兄弟两人也分别在全能成绩和个别项目拿到好成绩。说好要平常心的妈妈我本人比谁都激动,抓著他们上台领奖、拍照,还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传给亲戚好友分享。和孩子约定好要一起胜不骄败不馁,结果妈妈自己最骄傲、最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