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失控处罚,导致儿子伤痕累累!
处罚是为了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不是制造新的冲突!7种处罚原则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阳光种子职能治疗所所长苏文清表示,处罚的真正用意是要解决当下的行为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冲突问题。苏文清职能治疗师提供以下简单易懂的处罚原则,让爸妈在家也可以轻松运用适度的处罚来引导孩子正向学习:
1.处罚之前.先控管好自己的情绪
若爸妈选择处罚的手段,就要记得一件事,不要沦为自己情绪宣泄的管道,也不要让自己被情绪牵著走,而丧失理智、失去判断,因为父母是要运用当下的情境教导孩子,不是要来发泄自己,更不是要来修理孩子。
假若爸妈情绪真的被挑起,记得让自己转身离开,等到情绪冷静之后,确认自己的处罚目的是什么,再重新回到争执的情境也不迟。
2.明确让孩子知道大人的要求
要求孩子的当下,有时会需要硬碰硬,尤其是孩子说不通,或依然故我的时候,这时,大人就更需要明确展现出自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规范的界限在哪里,也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同时,对于孩子该表现的行为,做出坚持的态度与回应,让孩子觉察、理解大人的要求是什么。
3.运用暂停策略.让孩子冷静
当孩子出现逾矩、屡劝不听、或是明显侵犯他人的行径时,大人就可直接对孩子执行暂停的策略,暂停当下所有的事物与动作,包含没收孩子的物品,或是要求孩子到隔离区罚站,透过剥夺权利的手段,让孩子冷静外,也让孩子有自省的机会。
4.适当妥协.而非全面败退
当孩子无法做到要求时,往往会变得很拗,若持续硬碰硬,常常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时就可以选择部分妥协,但不是全然顺从孩子,而是在规则的制度下,让孩子知道基本的行为仍然要遵守,基本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完,在要求的同时,保有一点弹性,让孩子有机会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
5.明确告知规范.避免沦为谩骂
谩骂只会让孩子接收到大人的情绪,而不是大人想要表达的语言意义,例如:孩子没有把玩具收好,大人当下可能的斥责内容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你是听不懂是不是?叫你把玩具收起来,我等一下就把玩具全部丢了!」
假若这时大人改成坚定的口吻说出:「请问你现在要做什么?」、「请你收玩具!」除了能让孩子感受到规范的压力外,也能让孩子有机会思考大人的要求是什么,这样的责骂才会变得有意义。
6.不急著说明.以引导式对话取代
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的行为不对时,就急著要跟孩子说明,但是,当下往往忽略一件事,就是这些话语都是大人在说,不是孩子,孩子根本就没在听,就算有听,也都只是选择他想听的。所以这时不是急著跟孩子说明什么,而是在暂停策略与坚定态度的前提下,透过引导式的对话,明确让孩子知道自己刚刚做的事。同时,引导孩子辨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7.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适度的处罚,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塑造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规范的建立就很重要。规范的内容必须与孩子一起讨论,包含孩子要遵守的约定、负责项目,以及赏罚制度,透过规范要求,逐步养成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