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想哭?
觉得一切都是我的错?做什么事都不对劲?研究指出,新手妈妈面临人生角色、身心贺尔蒙等重大变化,约有五到八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如何警觉自己身体发出的忧郁警讯?让心理师妈妈提供心情温度计与抒压策略,陪妈妈走过低迷幽谷。
产后半年的小玟,一进入晤谈室就泪流不止,她边拭泪边说:「我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明明生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宝宝,应该好好照顾他,却开心不起来。每天都觉得好累好累,什么事也不想做,还常对宝宝和家人发脾气。
先生都说我变得不可理喻、很难相处,我也怀疑自己能不能照顾好宝宝,还是只会拖累家人?」妇女产后除了体内荷尔蒙降低、身体虚弱的影响外,也面临了睡眠、生活习惯、人生角色与夫妻关系等的变化,这种种因素让产后妈妈容易感受到较多的压力。若未做好适度的身心调适,则会出现激动或不稳定的情绪,如:忧虑、焦躁不安、生气或哭泣等,使得产后生活无法轻松自在,甚至陷入忧郁风暴中。
事实上,产后忧郁的情形非常普遍,笔者本身是心理师,但在第一个孩子满月时,也出现了将近两周的莫名低潮。许多研究均指出,约有五至八成左右的妇女,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大多数妇女会在数天至两周左右逐渐好转,而约一成左右的妇女则出现忧郁症的症状,情绪久久无法改善或更恶化。若没有觉察或不予理会,往往会因产妇身心俱疲,而影响了宝宝及家庭关系。
虽然产后忧郁症的症状很多,也因人而异,但产后忧郁症并不是瞬间出现的,而是有迹可循,从产后妈妈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反应都可观察出一些端倪。
⊚五面向,警觉求救讯号
家人或产后妈妈,可根据下列五个面向的描述,检视妈咪的身心状态是否早已发出「求救」讯号:
(1)生理面:莫名的不舒服(头痛、胃痛、胸闷、晕眩等)、食欲改变(胃口大增或减少)、睡眠困扰(嗜睡、失眠、恶梦等)。
(2)情绪面:常出现忧郁(如闷闷不乐、想哭、沮丧)与焦虑情绪(如紧张、担忧),部分则变得容易激动、易怒、烦躁。
(3)想法面:对自己、某些人或事件出现负面思考,并透露悲观消极讯息,如人生没有意义、一切都是我的错、自己会成为家人包袱、拖累大家……等,部分甚至有放弃生命的念头。
(4)动机面:活力降低,对很多事都失去兴趣,如性生活,或连原本喜爱的活动也提不起劲。
(5)行为面:行为看似拖拉、懒散不想动或迟钝,事实上是因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的缘故,使得原有生活功能下降。如无法完成以前能胜任的工作或家务,有些人甚至对日常生活的简单事务也感到困难。
⊚四策略,走出情绪漩涡
重要的是,产后妈妈若有上述症状,千万别以为自己就是得了「产后忧郁症」而自己吓自己。 「有忧郁症状」不等于「就是忧郁症」。若要判断是否得了忧郁症,务必寻求妇产科或精神科医师协助,透过医生专业评估并确定后,再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
若心情郁闷或情绪不稳定状态持续一段日子,除了要对「可能罹患忧郁症」有警觉意识外,也可运用以下四种自我情绪照护策略,让自己走出低迷的情绪漩涡:
(1)维持规律作息:良好的饮食与睡眠,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基础,尤其睡眠是身心修复的重要时刻,睡不好通常让人精神差、心情不好。产后妈妈普遍有睡眠时间不足的情形,所以更要让每天的作息一致化,固定时间睡觉与饮食,并利用空档小憩片刻,减少身心混乱与不安。
(2)适度宣泄情绪:使用「忽略不管」或「压抑不谈」的方式久了,往往只会让人的心情更糟。产后妈妈可以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适度宣泄,让情绪毒素有出口,例如:找「对」的人倾诉、写下心情或任意涂鸦、洗澡时大唱或骂出来等。
(3)让身体动起来:运动能有效提升正面情绪,缓解产后忧郁。产后妈妈可每天抽空到公园散步、快走或做体操,心情烦闷时更应起身外出小逛,避免持续陷在阴霾中。
(4)让脑袋休息:脑中常绕着经济、子女教养、重返职场或身材走样等问题,易使心理处在紧绷的状态中。产后妈妈要适时让脑袋放空,或刻意专注在某些轻松活动上,例如:静坐冥想、看有趣的影片或笑话、随音乐哼唱、翻阅杂志漫画等。
新生命的降临是喜悦也是挑战,产后妈妈给自己和家人一段适应期是必须的。若发现前述身心警讯持续存在或更恶化,务必寻求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师的专业协助,才能及早度过困境,让生活恢复常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