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全球艺术圈及各方权威媒体,并被国际艺评人誉为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近年来「极具突破性」的作品《512小时》(512 HOURS)其展览纪录片《玛莉娜的512小时》即登上全台大银幕,让观众能透过本纪录片身历其境地享受「行为艺术教母」的艺术盛宴!
片商捷杰电影于上周五于诚品电影院举办试片会,邀请到各方影评人及艺评人出席观影;致力于当代艺文体验教育的再造与价值创造的表演艺术团体「小事制作」艺术总监杨乃璇」恰好曾亲自走访《512小时》展览,她回忆到:「经由本片带我回到伦敦的那个夏天。
印象中玛莉娜本人在我旁边的椅子坐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整个空间瞬间被她的能量充满;多年后透过影像团队的成果,才发现如此简单又深刻的『艺术』长在彼此心中,可以毫无价值、也可以很有意义。」
影评人邱崇文也真情推荐到:「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看似无一物的空间里,创造出让人留连忘返的共鸣,引导看展人们从空无到忘我,再到沉静到重生,绽放出一段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体验,过程让人惊艳连连,动容与感触良多,是今年最启迪人心的纪录片电影。」集结艺文领域专业人士口碑好评于一身的纪录片《玛莉娜的512小时》令人期待!
「艺术」和「虚无」间的暧昧关系,是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近年频繁关注的主题,「越减越少」成了她近年作品的一大趋势,而《512小时》展览正是玛丽娜对这个主题的极端尝试;首先,参与者进入画廊后,不被允许携带任何随身物品,包含背包、夹克、电子设备、手表和相机等都得在入场前先行锁进保险柜之中。
除此之外,展览并没有时间限制,参与者可自由选择所待时长,有趣的是,整个展场中的「物件」就只有玛莉娜、参与者和一系列日常用具,玛莉娜借此将参与者转换成表演主体,进行了一场关于「人际关系网」的社会实验,让一群仰赖21世纪科技的人们回归到最本初的人性和情感;《玛莉娜的512小时》真情记录下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于2014年夏天在「英国伦敦蛇形画廊」举办展览《512小时》的始末,在总时长512小时、参与者高达13万人、展出主题为「什么都没有」的展览当中,有人讪笑讥讽、有人无所适从,然而,最令玛莉娜本人意外地是——许多参与者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于场馆内哭得泪流满面,这成就了玛莉娜打造《512小时》展览的初衷:「唯有在静中,才能辨识动。」玛莉娜成功以参与者的情感流动作为展览主体,为行为艺术史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时刻!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在其余50年的创作生涯里,不断地以展览及表演并进的模式,透过各种大胆癫狂、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作品,长年来备受争议,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特例独行的魅力依旧使她揽获不少国际名流的青睐,不仅曾让美国流行乐天后女神卡卡(Lady Gaga)以及好莱坞女星莎朗史东(Sharon Stone)等人放下身段加入大批排队人潮只为与她对视一眼,玛莉娜的作品型态也间接影响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使她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为响应《玛莉娜的512小时》跃上全台大银幕,捷杰电影将于4月16日在光点电影院举办《玛莉娜的512小时》电放映暨映影后座谈会,并邀请到知名策展人/艺术家吴玛悧当任主讲人,一同与观众们聊聊「行为艺术教母」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512小时》展览背后的深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