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脊椎暨疼痛治疗中心、骨科主治医师罗达富表示,「梨状肌」为臀部深层肌肉,位于坐骨神经离开骨盆腔后,约在臀部上方,当肌肉受伤或长期不当姿势,就可导致发炎、肿大,出现剧烈疼痛。
长期久坐、习惯性翘脚民众为高风险族群
临床显示,长期久坐、蹲坐、椅子材质过硬,或有习惯性翘脚姿势等民众,例如,久坐不动的上班族、不爱活动的老年人均属「梨状肌症候群」高风险族群。
此外,过度练习深蹲、或是运动量增加的选手,以及工作时需要久蹲或搬重物者,梨状肌持续受到刺激,臀部深处肌肉僵硬、发炎,也较容易引发「梨状肌症候群」。
罗达富指出,该个案右侧臀部剧烈疼痛,难以入眠,也影响到白天工作表现,至门诊接受理学、MRI影像等检查后,诊断为「梨状肌症候群」,经采用激痛点注射治疗后,有效缓解疼痛。
症状与坐骨神经痛相似,缓解疼痛还需搭配长期复健
值得一提的是,「梨状肌症候群」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差不多,都属于腰部疼痛、下肢酸麻,罗达富说,不少坐骨神经痛患者找不出原因,腰部神经压迫狭窄不明显,才被确诊梨状肌病变。
罗达富说,大多数「梨状肌症候群」患者,并无外伤经验,而疼痛表现多半是广泛性,而非定点的疼痛,只要透过超音波确认臀部的深层肌肉是否有积液或增厚,就能得知病因。
在治疗初期,罗达富建议,以药物为主,缓解疼痛,并多休息,待疼痛改善后,则需长期复健,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日后复发机率。如果严重疼痛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应考虑疼痛点注射治疗,以求舒缓疼痛,改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