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孕期 > 疾病防治 >

早疗这条路,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亲子互动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能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29 15:08
标签:
过去的社会,纵然薪水不丰,但大家都差不多没有钱,多数家庭仍能凭借先生一人之力,撑起全家的开销,让太太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在那个「多产」的年代,孩子多,又要忙于家务,妈妈就像个永...

过去的社会,纵然薪水不丰,但大家都差不多没有钱,多数家庭仍能凭借先生一人之力,撑起全家的开销,让太太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在那个「多产」的年代,孩子多,又要忙于家务,妈妈就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并不能亦步亦趋地陪伴每一个孩子,但孩子每天一大早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妈妈的身影;下课回家,才进门很快能瞧见妈妈忙碌的样子;即使出去玩,差不多时间也能听见妈妈在门口呼唤自己「该回家了」的声音!

看似没有实质的陪伴,不过,只要孩子在家,一定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妈妈的打理下,井然有序地运行著。孩子长时间跟在妈妈的身边,很多事看著看著,仿佛就会了,俗谚「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很传神地表达出孩子默默受到妈妈身教的影响,还有来自兄弟姊妹相处所带来的学习刺激,每个孩子的心智发展都能受到相当程度的刺激,不能说当时没有发展迟缓的孩子,但是刺激的机会多,学得慢,也还是有学会的时候,即使速度不够快、做得不够好,却因为要求不高,可能稀哩呼噜地一路顺利过关,然后,孩子就长大了!

早疗这条路,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亲子互动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多已有谱.就医只是寻求答案

随著社会型态改变,双薪家庭愈来愈多,中国湾湾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儿童发展评估疗育中心主治医师翁菁菁表示,父母忙,没能有很多时间陪著孩子「慢慢来」,常常动手帮孩子做好,无形中,孩子少了很多刺激学习的机会;而孩子愈生愈少,「也少了兄弟姊妹的刺激学习」,加上发展迟缓的观念愈来愈普及,受到重视的程度与日俱增。

翁菁菁医师指出,「若是小于3岁的孩子来就医,多是儿科医师转诊来的;3岁以上则是幼儿园老师建议接受评估,其实不少父母觉得孩子怪怪的,多会事先google、填筛检表,心中已有答案,来就医为的是寻求一个答案」。一旦答案确定,虽有所担心,却也清楚要寻求可快速解决的方式。

她说,经过评估,「很多孩子属于边缘型,追踪即可;落后太多则需要疗育」,但怎样的疗育才能对孩子有帮助呢?「其实有些孩子并不需要特别送去上课,只要让专业人员向父母示范如何与孩子相处,并于日常多加练习,让孩子学会听懂指令,即能改善动辄哭闹的情况」。

不过,对「任务取向型」的父母而言,送去上疗育课或上学,往往是最直接的做法,不过,她提醒,「若真的忙著送孩子上课,反而容易减少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并无助改善孩子的状况」。但孩子的迟缓行为若是某些发展障碍(自闭症、过动症、学习障碍、智能障碍)的前兆,由于这些疾病会跟著一辈子,翁菁菁医师强调,「接受适当的疗育,将可改善障碍程度」。

专业疗育时间有限.亲子互动帮助更大

翁菁菁医师表示,每个孩子的迟缓状况与程度不同,疗育课程的安排视孩子的缺失部分,由专业治疗师进行上课,「若是语言能力落后,会转介给语言治疗师接受语言治疗;情绪行为问题则会转介给临床心理师。各个领域分别由不同专业的治疗师介入治疗」。

然而,不同领域的治疗师人数差异甚多,如果孩子同时需要语言、职能与物理等三种课程时,除了大型疗育中心能提供较为完整的师资,否则常常是父母带著孩子四处奔波上课。各种疗育课程通常一周一次,一次上课约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光赶著到处上课,就耗掉不少时间。她表示,「虽然疗育课程对孩子有帮助,但最终还是希望父母多陪著孩子,让亲子间的互动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能力发展」。

但她也能理解部分家长对疗育课程的需求,「少子化的关系,让孩子与家长的相处模式跟过往不同,没有手足的竞争,孩子少了轮流与分享的学习机会,互动对象只有父母,容易耍赖,希望透过团体课程提供孩子人际互动的学习」。

翁菁菁医师认为,「不是去上很多堂的疗育课程,就对孩子有帮助,还是要适可而止,依孩子的状况择优而上即可。比起上课,亲子间一起吃喝玩乐的活动,对于孩子的帮助更大」。目前每个月去台东基督教医院支援看一诊的翁菁菁医师,有感而发地说,「双北地区的医疗院所多,疗育资源较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出了双北,即难有足够资源提供给有需要的家庭。尤其在台东明显感受到家庭功能不彰,带孩子来看诊的不是老师、社工,就是长辈陪来就诊」。

根据她观察,「社经能力好的家长较愿意牺牲工作,陪伴孩子于周间上课;必须工作的父母可配合的时间反而不多」。由于孩子的状况各不相同,「有些发展障碍是程度较为严重的,属于中重度的,我会建议父母留职停薪,专心陪伴孩子接受疗育;其他轻症或临界程度的孩子需要的就只是父母陪伴」。

早疗这条路,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亲子互动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能力发展

每天专心陪10分钟.掌握与孩子玩的技巧

对于需要疗育的孩子,不少父母似乎更愿意相信专业治疗师,但翁菁菁医师强调,「对孩子有帮助的,未必是专业的疗育机构!若是孩子的问题在个性,小时候有专业师资积极治疗,看似状况有改善,但人生道路漫长,长大后仍可能卡关,毕竟未来很多状况不是现在所能预测的,最能帮助孩子的,莫过于父母的悉心陪伴,让孩子有信心迎向挑战」。

她说,父母不要觉得陪伴孩子是种压力,「时间不用久,好好专心陪著,不要滑手机,每天即使只有10分钟也就够了」。翁菁菁医师表示,分析孩子在家有行为问题的,很多是源于「父母管教的方式不一致」,单一由父亲或母亲带,问题就会改善许多,这需要夫妻建立一致的教养态度。

至于最让父母感到困扰的是,「不知该何如与孩子互动」,或许是父母都忘记自己怎么长大的?往往跟孩子在一起,「明明是要玩,却变成了教孩子,因为一直问:这是什么」。

翁菁菁医师说,评估孩子状况时,她会请父母示范平日的互动情况,「父母多指著红色的积木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孩子没反应;但我对孩子说,『请把红色的积木拿给我』,孩子就会拿起红色积木给我,证明孩子的是会认颜色的。要让孩子有动机学习,父母如何与孩子互动相当重要,避免用问问题的方式不停地问,这会让孩子不想再玩下去」。

翁菁菁医师说,「美国因地广人稀,医疗费用高昂,比起专业的疗育,更重视家庭教育,希望家长学会照顾孩子的技巧,运用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有效学习」。终究治疗师一周最多陪一小时,也只能陪一段时间,当健保提供的疗育课程结束了,孩子怎么办?「资源有限,半年疗程结束后,若有需要,必须重新排队申请」,排队也不是马上就能排到,怎么办?

她表示,唯有父母学会技巧,在24小时没有上课下课的亲子关系中,一点一滴把孩子教会,才是孩子学习的常轨!

早疗常见迷思

关于早疗,常见父母有一些迷思,翁菁菁医师逐一提出说明:

.一定要找到发展迟缓的原因吗?

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原因!发展迟缓是现象,不是病名,而是功能性诊断。若是自闭症、过动症或智能障碍,如果是轻症,多与遗传有关,重症的话,可能是基因突变、脑部受损造成的障碍,找得出原因时,也能就病因诊断对预后进行说明;例如因怀孕时遭受感染、抽烟喝酒或使用某些药物,常会造成胎儿出生后有发展迟缓现象,就比较能够确定病因是甚么。

.多接受疗育课程对孩子有帮助?

让孩子上太多课,反而容易让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建议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玩,如:主动选玩具、自行决定玩法等,对孩子来说,每一次都是新的体验,比起上课等著治疗师预先设计的课程内容,会更加有创意和自主性。

.抱定交给治疗老师就对了!

上课时间极为有限,治疗师不可能一直陪孩子,能陪孩子很久的还是父母,特别是在疗育资源不充裕的地方,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学习,才能帮助到孩子。

.只要接受疗育就能达到一般水准?

每个孩子进步的速度与程度不同,须视孩子原本的状况而定,再有些原来就很严重,经过疗育,虽有进步,但还是无法与一般孩子相比;有些则是刺激不足,在给予相当的刺激学习后,可看到明显进步。通常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以上,才能见到进步的成效。

早疗这条路,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亲子互动更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能力发展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妈妈宝宝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