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分析卫福部资料学加值中心2013年至2015年巨量资料,研究对象多达为262 万3,327名、介于20岁至64岁的成年民众,探讨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类固醇者,在用药后一个月以及二到三个月(31天至90天)期间,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或心脏衰竭等副作用。
研究者之一、林口长庚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治医师姚宗杰说,报告显示,两成五民众曾使用短期口服类固醇,女性多于男性,八成五并无慢性疾病史,使用短期口服类固醇的中位数为三天。
使用类固醇的原因主要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相关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湿疹、荨麻疹及搔痒症等),最常开立处方的科别为皮肤科、耳鼻喉科、家医科、内科以及儿科。
分析发现,在使口服类固醇后第一个月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机率将高出1.8倍、败血症高出2倍、心脏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没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类固醇,也可能出现同样的疾病风险。
以往认为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应该绝对安全,但这项研究却发现,这仍存在一定的疾病风险,只能说是相对安全,但慢性疾病患者用药之后,风险更高,将研究外推,免疫力较差的幼儿更应谨慎使用类固醇。
临床医师在开立短期口服类固醇时,仍需谨慎评估使用类固醇的必要性与潜在风险,以减少副作用,如果不是「非用不可」、不见得一定要吃,或许考虑不用。
此外,民众短期口服类固醇时,如有不适症状,应主动告知医师,切勿自行停药,由医师评估用药安全。至于涂抹在皮肤的类固醇药膏,因为剂量较低,且不会作用于全身,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