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年微博热文,一位母亲,儿子是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文章写道,儿子在学校厕所如厕时,两名同班男生进入厕所。其中一人堵住门口提出“我要开门看你的屁股”,另一人则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扔下来,“正砸在儿子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钟。
事发后,她的儿子满脸污秽,哭着进行了自我清理。当日,孩子并未向老师报告。她和丈夫则在当晚得知此事。
2.去年深圳龙华爱义学校,下午放学后,学校12岁初一学生小梁(化名)遭到多名学生围殴,其间不仅被踹头、轮番殴打,还被逼下跪自扇巴掌。小梁更称被打因曾举报对方收“保护费”,不敢再去上学。
3.《哈利·波特》的主演之一艾玛·沃特森,尽管少年成名,仍没摆脱被欺凌的命运。
2011年,沃特森由于遭受欺凌从布朗大学退学。她在课堂回答问题,同学们就会怪腔怪调地嘲笑说:“格兰芬多,3分!”
4.《奇葩说》的马东,著名相声演员马季的儿子。少年时代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校很多人会把他拉到偏僻的地方,然后说,来,说段相声!听着像笑话,其实在当时孩子心里留下很深伤害。不然,他们不会如今还能清楚地记得!
1.及时干预,将伤害降到最低
除了及时进行身体方面的治疗,更要重视心理和情感急救,不能急于改变或回避孩子表现出的恐惧、焦虑、紧张等感受,要耐心倾听和接受孩子遭遇创伤后的这些反应,然后再跟孩子一起面对善后事宜。
2.需要家长更多的安慰和陪伴
卷入欺凌事件的孩子,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遭到破坏,被欺凌者有时需要在家里调整一段时间,家长要接纳孩子可能还会出现的情绪不稳定、紧张和焦虑,认可“这种感觉的确很不好”。必要时家长要请假在家和孩子一起做些感兴趣的事,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对他人和学校的信心。
如果欺凌事件特别严重,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帮助指导。不仅受欺凌者需要专业干预和辅导,欺凌者如果手段特别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3.教育孩子不要欺凌他人
教导孩子尊重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思考自己被同学起外号时的感受,当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教导孩子不要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教会孩子自我排解负面情绪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回忆开心的事情、原地走两圈等,让自己能够冷静下来。
4.家校联合,及时向学校、公安机关反映
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受到校园欺凌了,或者孩子主动和家长说明自己被欺负了。家长不应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让孩子无休止地忍耐。而是应该把情况如实向学校班主任、学校校长反映。如果学校方面解决不了,还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要充分合理地维护孩子的权利,让他们有安全感。学校要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适当惩戒。有29.09%的校园欺凌发生在“教室、教学楼”,所以,当校园霸凌发生时,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简而言之,重视并赋予学校惩戒权势在必行。既要支持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又要设立专门的学校,让屡教不改的“校园小霸王”接受矫正教育!
为什么我的孩子成了受害者?或者说为什么我的孩子被“选择”了?通过现有的研究和案例分析,具有以下特征的孩子遭遇霸凌的几率更高:
1.在某方面特别的孩子,例如看起来特别胖 / 瘦、戴眼镜或身着奇装异服、插班生、不去做同伴认为“很酷”的事情,等等;
2.公认虚弱、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3.抑郁、焦虑或低自尊的孩子;
4.不受欢迎、朋友少的孩子;
5.不合群的孩子,和同伴正常的沟通会被误认为是挑衅、打扰。
1.从小参加体育锻炼,有一技之长,是一个可以有效避免霸凌的路径
从小参加体育锻炼、加入体育社团,尤其是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能帮孩子自然结交到不少朋友,且一起奋战过的友情更瓷实。参加体育锻炼还有其他好处,强身健体,性格更加坚毅果敢等。
2.帮助孩子发展一技之长。
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使他们惺惺相惜。 有一技之长,不仅能收获友情,还能得到同伴的尊敬。靠尊敬挣得不被欺负,要比靠文明戒律更加坚固和有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技之长,孩子得以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这种存在感和自信会帮助他们自立自强,保护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