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是一种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品种,其中一种叶子的背面呈现紫色,具有芳香且清甘的味道。常用新鲜的紫苏叶和嫩姜捣碎后加盐拌白切猪肉或白切鸭肉食用;或者将新鲜的紫苏叶与大蒜头和食盐捣碎,制作成凉拌菜食用。紫苏具有行气健胃、帮助消化、发汗祛寒的作用。在民间,常将新鲜紫苏叶煎炒田螺,一方面为了提取其芳香来除腥味,使其更加可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具有解毒的作用。紫苏在中国常用作中药,在日本则广泛用于烹饪中,尤其是在吃生鱼片时,紫苏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在我国的少数地区,也有将紫苏用作蔬菜或制成茶的用法。紫苏叶也被称为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紫苏的种子也被称为苏子,具有镇咳平喘、化痰的功效。整株紫苏可蒸馏提取紫苏油,种子所得的油也称为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具有明显疗效。
紫苏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等食疗作用。
采集时机: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当枝叶茂盛且花序刚刚长出时进行采收,然后放置通风处晾干,之后将叶子剥下来。
药材描述:干燥完整的紫苏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大多数叶子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呈棕紫色,或上面呈灰绿色,下面呈棕紫色,两面都有稀疏的毛;叶尖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叶柄,质地薄而脆。切碎的药材中通常混有细小的茎枝。茎呈四方形,具有槽,外皮呈黄紫色,有时会剥落,木质部呈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紫苏具有芳香的气味,味道微辛。品质上以叶子较大、颜色紫黑、完整不破碎、香气浓郁、无枝梗者为佳。
药名:紫苏叶,别名:苏叶
性味:辛,微温,无毒
归经:归属于脾经、肺经这两个经络。
【主治功能】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紫苏还能解毒,对鱼蟹毒、痈疮、蛇毒有一定的作用。
适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有咳嗽或胸闷不舒的人群。紫苏具有发散表寒、宣肺气的功效,可与生姜一起使用。对于伴有咳嗽的情况,通常与杏仁、前胡等药物配伍使用,例如杏苏散;如果伴有气滞胸闷的症状,常常与香附、陈皮等药物配伍使用,例如苏散。适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证候。紫苏具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的功效。对于偏寒体质的人,通常与藿香一起使用;对于偏热体质的人,可以与黄连一起使用。对于气滞痰结的人,常常与半夏、厚朴等药物配伍使用。另外,紫苏还适用于孕妇的恶心呕吐、胸腹胀闷等症状,通常与陈皮、砂仁等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止呕和安胎的效果。此外,紫苏还可用于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呕吐等情况,可单独使用或与生姜、白芷等配伍煎服。
据古籍记载:
①《别录》:主要用于治疗下气,除寒中。
②孟诜:主要用于治疗寒热,治疗冷气。
③《日华子本草》:主要用于补中益气,治疗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以及治疗各种冷气和脚气。
④《本草图经》:主要用于通心经,益脾胃。
⑤《履巉岩本草》:主要用于治疗金疮出血;治疗痔疾时,可以将紫苏煎汤用于洗涤。
⑥《滇南本草》:主要用于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喘。
⑦《纲目》:主要用于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⑧《本草逢原》:主要用于散血脉之邪。
药用方面:
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症状。常与杏仁、前胡等配伍使用,如杏苏散;也可与香附、陈皮等配伍使用,如苏散。
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等症状。常与藿香配伍使用,适用于偏寒体质;也可与黄连配伍使用,适用于偏热体质;还可与半夏、厚朴等配伍使用,适用于气滞痰结的情况。
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等症状。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使用,以加强止呕和安胎的效果。
用于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呕吐等情况。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生姜、白芷等配伍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