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鸡蛋还能孵出小鸡?这对于一个有常识的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在一个学刊杂志上却出现了熟蛋返生的论文,这对于我国学术界是一次权威的挑战?是谁发表的论文?又是谁审核通过这篇论文的发表?近期关于熟蛋返生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大家也非常想要知道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杂志发熟蛋返生论文 负责人辞职,熟蛋返生是真的吗,熟蛋返生是怎么回事。
杂志发熟蛋返生论文 负责人辞职
记者30日从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获悉,根据进驻《写真地理》的工作组初步调查,《写真地理》杂志作为宣传地理、旅游方面知识的期刊,刊期为周刊,未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超业务范围发表学术论文。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在调查中还发现,2019年12月,《写真地理》杂志擅自与北京创想辉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协议,违规转让出版权并存在收费行为。 同时,《写真地理》杂志没有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未按要求对出版内容进行严格审核。
上述行为违反出版管理相关条例法规,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对《写真地理》杂志作出停刊整顿、主要负责人责令辞职的处理。目前深入调查正在进行,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依纪进行后续处理。
此前报道
熟蛋返生涉事学校被责令停业整改 校长郭某已辞职
据大象新闻消息,4月28日,记者从郑州市获悉,经相关部门联合调查,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因发布虚假广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责令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招生和教学活动。另据了解,校长郭某已辞职。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近日,河南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在《写真地理》杂志上发表的“熟鸡蛋返生”论文,持续引发关注。27日晚,郭萍已就论文事件向公众道歉。郭萍表示,事情发展到现在,她觉得非常愧疚,觉得试验不够严谨就公开发表。从内心觉得非常对不起大家,给公众带来了困扰。
熟鸡蛋无法靠意念返生孵出鸡的原理是什么?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有两篇与所谓“鸡蛋返生”相关的论文在网上引发了强烈关注。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郭某声称,经过培训,小孩子就能用意念让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并且还能孵化出小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某用“不知原理,只知现象”来回应对“熟鸡蛋返生”实验的质疑。
郭某是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原校长,也是“鸡蛋返生实验”专题研究课题的主持者。她曾在《写真地理》上发表两篇与“熟鸡蛋返生孵鸡”有关的论文。
根据媒体的报道,早在2019年,郭某就曾招募中小学生做过“熟绿豆的返生实验”,该实验也是通过所谓的“超意念”来实施,实验结果为“煮熟绿豆返生,变小变紧变硬,颜色由浅绿返生为深绿”。
据了解,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主要以中小学生为培训对象,教授“超感知全能全脑”“原子能量波动速读”“快速作文写作”等课程,主打“冥想之力,重塑大脑”等内容。三天四夜的培训费用超过一万元。
4月28日,经相关部门联合调查,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因发布虚假广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责令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招生和教学活动。
为什么说熟鸡蛋无法返生孵出鸡?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杨中领表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靠意念让“鸡蛋返生”没有科学依据。一旦鸡蛋经过高温,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就会失活,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而在相关信息的普及、传播中,“蛋白质复性”可能会感觉被碰瓷了。
在高温环境下,蛋白质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如生鸡蛋变成熟的水煮蛋。“复性”是“变性”的反面,即将“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原来的活性。
科普作家瘦驼介绍,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蛋白质,当精确控制它的“变性”条件后,是可以想办法实现“复性”的。但是,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一旦涉及到复杂的生命体,“复性”就变得极为艰难,因为生命体中含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需要控制的条件呈指数级增长,这时“复性”成功的概率可以说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聚焦“熟蛋返生”“特异功能”:侮辱的是智商,伤害的是孩子
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29日消息,河南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某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能使熟鸡蛋返生,然后正常孵出小鸡,引发热议。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在镜头前痛哭,称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说过假话”。
《新闻1+1》连线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超,一起关注所谓的“特异功能”。
“超心理意识能量”真的能让熟鸡蛋变回生鸡蛋吗?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超:有基本的中学阶段的生物知识就能够判断这是不可能的,细胞组织死亡之后不可能再恢复活性。至于论文提到使用了“超心理意识能量”的方法,这完全就是把不同领域的几个名词生硬的堆砌在一起,背后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就是浮夸宣传,吸引眼球的噱头而已。
如何看待实验过程中参与观察见证的专家、家长?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超:从严格科学的实验角度来说,类似的这种实验应该是有对照组的。参与者对实验的操作和内容应尽量保持严格、客观和中立。大家可以从论文中列出的名单里看到,参与观察见证的既有教授、医生,也有超心理研究爱好者,其中有些人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甚至还可能存在利益关系,那就更不适合做实验见证了。而学生家长的角色,我觉得与其说是观察见证者,不如说是“受害者”。
给荒诞的戏“搭台子”“撑场子”,如何看待学术期刊在这起事件中的角色?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超:学术期刊是供科研工作者交流、普通大众学习的平台,在我们科研工作心里是非常神圣的。现在这篇很荒谬的论文就这么发表了,正规学术期刊对伪科学论文大开绿灯,往小了说是把关不严、自贬身价,往大了说是败坏了学术风气、伤害了我们科研事业的纯洁性。一些人可能出于私利的操作,让学术蒙羞,降低学术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这给整个科研群体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也给普通大众带来很坏的一个印象。
孩子的潜能真的可以通过课程培训提升吗?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超:首先,脑科学和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这件事情是肯定存在的。比如说我们北师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口号就叫“探索大脑赋能教育”。全国也有大量像我们这样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做这件事情,就是将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在儿童青少年的大脑提升上面,涉及的领域像语言、数学、道德、音乐等等都有,这些都是我们经过了长期的科学研究,有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是像这起事件中,媒体披露的意念断物、物体穿瓶越壁、煮熟的绿豆发芽、透视扑克牌、原子能量波动速读、叶子复原、用意念拍出胎儿性别、鸡蛋返生论文作者还教木遁火遁这些很玄乎其神的能力,个人还不知道有任何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够证明,能够通过某种训练方式能够开发出孩子们所谓这些很悬的潜力和能力。
人体真的有“特异功能”吗?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超:对“特异功能”的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有比较长的历史了。这里首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么样定义“特异功”。因为科学研究包括我们做心理和脑科学研究的都知道,人在认知能力上存在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比如认知能力,说记忆力、注意力、运动能力等等。我们知道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雨人》,主角是有故事原型的,就是记忆力非常超强的一个人,现实里也有各种记忆大师,运动能力远超常人的个体,这部分的能力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不管是从心理的角度、脑科学的角度,论文也能够发表在很严谨的科学期刊上。但是像熟蛋返生这种明显违背物理原理的所谓“特异功能”,我个人不知道背后有什么玄机,但是据我所知,恐怕难以有任何科学研究能够严谨的支持所谓的这种能力。
反智“特异功能”课程培训,侮辱的是智商,伤害的是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超: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在想着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之前,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其实是保护孩子大脑的问题。因为儿童青少年他们的大脑发育是非常敏感的,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如果用不当的方法训练,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像我们做科研的都非常谨慎,一定要保证不能让孩子大脑和他的心理受到伤害,才能够想怎么去应用的问题。像这起事件中报道的一些非常错误粗暴的方式,就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我觉得家长应该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