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农村都做的很好,空气清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提升了不少,在农村生活可以悠然自得,可是在一些示范村却出现了一些特别的状况,河口村和霍村均是三门峡市的“示范村”。然而,这两个示范村的一些村民虽然在家里建了卫生厕所、化粪池,也饱受厕排污水何处去的困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优秀示范村”的尴尬:农民自建厕所不敢用
未经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河,河内垃圾漂浮,农民自家建了厕所却不敢用……这一切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所属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的“全国文明村”河口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霍村。
连日来,“新华视点”记者随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南省采访发现,一些地方乡村污水处理站长期停运,导致农村污水处理受阻于“最后一公里”。
督察组目击:人工湿地与排污管道内存大量污水,污水入河垃圾漂浮
4月24日,记者随督察组成员从刻有“全国文明村 河口”7个大字的高大牌坊走进河口村。一边是燕沟河,一边是村民房舍,村庄绿化、村舍整洁、道路宽敞。但是,当督察人员来到燕沟河边的人工湿地即生态植物塘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污水处理站长期停运,人工湿地与排污管道内积存着大量生活污水。排污口已经封闭,因为下雨,大量污水溢出人工湿地,径自流入燕沟河。督察人员爬上湿地边的塔式生态滤池发现,塔式生态滤池内的活性污泥早已失效。
随后,督察人员沿着污水流入的燕沟河,走到村口与310国道交界处。河岸边立着“河长制管理公示牌”,公示牌上写着河长职责——“负责本段河流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负责河道的日常疏浚、清障、保洁工作,开展河道管理日常巡查”,但就在公示牌下的燕沟河里,漂浮着大量垃圾。
住在河边的河口社区大路组86岁老人岳志修说,这段时间下雨,附近的垃圾冲走了些,所以河水的水质还好些。往下游去,垃圾更多。
督察人员随后来到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的霍村,看到这里的污水处理站同样长期停运,塔式生态滤池内活性污泥已经失效,管道内积存着大量生活污水,排污口已经封闭,但下雨天仍有大量污水通过灌溉退水渠入河。
与此同时,这里的人工湿地不是按照设计要求种植能够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而是为了所谓“好看”的目的,种上了没有净化功效的鲜花。
污水处理站长期“沉睡”
河口村获得过诸多荣誉,除了国家级文明村称号外,还是河南省首批“水美乡村”、三门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优秀示范村”;霍村也是三门峡市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然而,这两个示范村双双受阻于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
两处污水处理站不同程度存在设施年久失修、日常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厌氧水解池、塔式生态滤池、生态植物塘间的连通管道被杂物堵塞,无法正常发挥水质净化作用。
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义马分局提供的今年3月底检测、4月7日所出监测报告显示,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约半年检测一次的河口村和霍村的湿地排水均不达标。
4月7日所出监测报告已显示湿地排水不达标,为何到4月24日督察组来到现场时依然污水溢流入河?河口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建武说,受经济条件制约,没有费用。
据了解,河口村和霍村的两处污水处理站是用2011年、2012年中央农村环保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所建,由社区负责运行,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分别为200吨和150吨,实际处理水量约为30吨和20吨。
记者同时了解到,河口村和霍村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卫生厕所改造。虽然将临近污水处理设施的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站,但是依然受阻于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霍村,距离污水处理设施稍远、生活污水没有接入污水处理站的一些村民,虽然在家里建了卫生厕所、化粪池,也饱受厕排污水何处去的困扰。
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吉平均告诉记者,村里会每两到三个月清运一次没有接入人工湿地的村民的厕排污水。但督察人员在霍村调查时,有的老人反映并没有人来帮助处理厕排污水。
82岁的吉景明老人说,公家盖的冲水式公厕会定期清运厕排污水,自家建的厕所,化粪池里的厕排污水却要自己处理。“粪便满了总得找个去处吧。我八十多岁了,孩子不在家,弄不动。有的老人甚至都不敢在家里解大便,只好经常去公厕,希望公家能隔段时间来帮我们运走一次。”
农村污水治理不能重建设轻管理
督察人员指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部分污水处理站长期“睡大觉”“晒太阳”,造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专家指出,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依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必须建管并重。让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转起来,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关键。
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监管,涉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建等多个部门,必须统筹谋划、协调调度、综合推进,调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截至发稿时,义马市东区办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向记者发来“情况说明”,并表示积极整改:排查湿地管网,杜绝雨污合流;转运处理河口村和霍村的塔式生态滤池、生态植物塘污水,杜绝整改期间污水外溢;补充更换两个湿地的塔式生态滤池;更换两个生态植物塘的花和植物,种上吸附能力强的芦苇等水生植物。下一步,建立人工湿地日常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运行维护,确保人工湿地发挥应有作用。
怎样做好农村管理工作?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1.1贯彻和落实减负惠农政策
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构建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以免出现农民负担反弹[1].做好农民负担信访、农民负担监测和筹费筹劳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和落实责任追究、农民负担案件查处和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制度。对委托村级组织收费及向村级组织摊派收费问题实施重点治理,包括农税收、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农村订阅报刊等。
1.2深化农村资产管理
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农村财务实施民主管理,加强审计职能。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改,实施农村会计委托代理管理机制,做好电算化试点工作,重点强调集体资产管理,以保证资源要素合理开发与流动及集体财产安全。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严格贯彻和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另外,注重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以葡萄、红枣、甜瓜和香梨等水果、蔬菜和肉类的经济发展,根据地区优势,建立产业带,抓龙头、抓加工、抓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农民收入。
1.3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将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进行落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把国家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积极落实。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深化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依据资源、依法、有条件和有偿原则,管理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总结土地资源管理的.典型经验,以更好地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切实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实现其健康发展,从而维护农民利益[2].
1.4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定期培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及依法行政能力等,完善各项制度,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对农业社会化的服务机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进行积极探索,组建稳定机构队伍,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2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积极指导农经管理工作
党的农村政策落实的重要表现是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它不仅能够解决现阶段农村矛盾,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农业部门要因其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指导和领导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积极获得当地政府、党委的支持和重视,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2注重培训,提升农经人员整体素质
在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农经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农经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构建一支业务水平、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的农经工作团队。
2.3建设农经队伍及机构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农经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以维持农经队伍的稳定。乡镇农经队伍中要格外注意,应对各个人员进行合理定编定岗。使专人负责和承担各项乡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确保其承担执法与监督和行政管理职能,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强化、改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手段。
2.4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依据地方政府制定的与农业加工业发展相关的指示精神,结合加工企业发展与优势产业带布局的发展需求,做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力争国家支持,同时以水果,蔬菜,牛、羊肉等农业龙头经济产品作为中心,调查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寻找更好的项目,做好项目的扶持工作,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并对其进行牢牢把控。
2.5完善规章制度,提升执法水平
根据依法治国方针,制定农经管理工作制度。首先是农村经济管理执法责任制度。各区应制定农经执法责任制执法岗位,明晰岗位的执法责任。结合分工情况,严格履行自身的执法职责。其次是构建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与农村资产管理、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有关的执法措施及管理制度,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秩序化,从而使国家每项政策得以贯彻实施。最后构建快速准确的办案制度及信息反馈制度。参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与农村相关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党委汇报,积极制定相关措施,解决农民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