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天会是很多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时候,也就是高考,寒窗苦读十年终于可以在这一刻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据最新消息报道重庆一中学高三学生坐船赶考,另外护考交警车牌是985211也是给考生们带来好运,那么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重庆一中学高三学生坐船赶考
6月5日,重庆巫山大昌中学148名高三学生从大昌镇坐船到巫山县城参加夏季高考。据了解,大昌中学有几十年乘船赴考的历史,“乘风破浪赴考”已成为大昌镇数万考生的亲身经历。
不过,大昌镇2021年的考生,有可能是最后一届乘船参加高考的考生。随着今年年底当地高速路的开通,今后,学子们坐车赴考会更加快捷。
这样的视频也是引起了网友的围观,不少网友也是纷纷送祝福,希望孩子们能够乘风破浪,金榜题名。
据了解,2021 年全国高考时间定于 6 月 7 日至 8 日举行,高考全国报名人数共 1078 万人,比去年增加 7 万人。全国共设考点 7200 余个、考场 46.6 万个(含 2.6 万个备用隔离考场),涉考工作人员 140 余万人,其中监考人员 95 万余人。
直击北京高考试卷押运:民警全程随车护卫
7日,2021年中国高考正式开考。试卷是如何安全进入考场的?运送、保管环节如何确保万无一失?记者在高考首日前往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一探究竟。
7日5时40分许,一辆试卷押运车已来到该中心领取试卷。记者看到,试卷押运车辆均带有专用车证,车内除司机和两名考点工作人员外,还有两名民警跟随护卫。
车辆停在院内指定区域,工作人员将装有试卷的黑色封闭拉杆箱搬至车上,在取卷工作完成后民警上车,跟随车辆一起出发,前往考点。
“随车的每位民警均佩戴执法记录仪。”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高校内保支队副支队长徐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除安排民警随车全程押运外,每辆车上还加装GPS系统,可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监控每辆车在运送试卷到各考点的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高考试卷按照规定的路线,从印刷厂运出,分发到各个区的招生考试中心。从招生考试中心到各考点校的过程中,试卷运输车辆的运行方式、停放位置等,都有全程视频监控。
“从试卷保存、领取、押送,海淀公安分局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安全监管。”徐伟称,不仅押运过程要确保万无一失,为保障考试前试卷安全,公安部门在前期和消防、属地街道等对试卷保密室进行全方位检查,确保试卷保管安全、干净。
其实,早在今年5月中旬,北京市公安局内部单位保卫局、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等已联合行动,以防窃听、防窃取、防电子设备干扰为重点,对命题现场工作区、休息区、教师人身及行李物品开展全面安全检查,并围绕命题、印制、运输、保管等环节,全程跟进开展安保工作,确保试卷万无一失。
今年,中国共1078万人报名高考,其中北京51738人。除前期高职自主招生及保送生等单独录取考生外,北京共45238人参加此次高考,全市设17个考区,90个考点、1566个考场。其中,海淀区共设21个考点、380个考场。
6时20分许,前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领取试卷的最后一辆车完成工作后驶离。
根据安排,北京统一高考于6月7日至8日进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于6月9日至10日进行。
9时,高考首场考试语文科目的考试正式开考。在各考点周边,北京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提供服务保障,让考生考得安心、顺心。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北京加强制卷、运送、保管、分发、回收等试卷流转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实现试卷流转全程可追溯,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
教育部发布高考防骗预警
一、警惕网络诈骗,莫购“高考答案”
高考是学子们面临的一次大考,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临近高考,网上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有人便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
【案例】2021年5月,安徽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上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家长及考生钱财。警方经分析研判,迅速锁定了江西籍嫌疑人黄某。今年3月,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可以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余万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售卖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不要心存侥幸,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
二、考前编发“占坑贴”,考后宣传“押中题”
考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往往通过网站论坛、QQ空间或自媒体建立标题栏,发布空白内容的“占坑帖”并隐藏,考后再将从网上获得的试题内容等重新编辑到“占坑帖”中,并公布。以此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作为噱头进行培训辅导宣传,博取网民关注,混淆社会视听。
【提醒】近年来,这类“占坑帖”时常发生。他们通过掌握管理员的权限,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以此蒙蔽考生。其背后目的就是实施诈骗,谋取利益。高考试题试卷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提醒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以免上当受骗。
三、考试作弊断前程,侥幸心理不可有
近几年,作弊器材五花八门,从仿形橡皮、直尺作弊器材到低频隐形耳机,再到调频手表与“枪手”遥相呼应……随着6月高考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宣称只花千元就能轻松考过,诱导考生作弊。
【案例】2020年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连续侦破多起组织考试作弊案,涉案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招揽作弊考生,收取高额费用,为考生非法提供考试作弊服务,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辽宁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涉高考组织作弊案,依法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扣缴了一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生产厂商开展侦查打击,摧毁多个器材生产窝点,扣缴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千余套。
【提醒】在高考中非法制售和使用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相关部门提醒考生,高考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违法犯罪,切勿以身试法贩卖、购买考试作弊器材,以免自毁前程,追悔莫及。
四、替考代考入刑定罪,恪守诚信警钟长鸣
随着高考将至,网上开始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广告信息。这类信息声称“有门路”,可以找到大学生或者往届生来替考,需要提前支付“保证金”,成绩出来后再按照“协议”支付款项等等。
【案例】2019年12月,在某国家教育考试中,两名助考团伙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替考被发现后,两名助考团伙人员竟行贿监考老师对警方隐瞒实情。近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判决结果: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两名监考老师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和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五、高考招生有章法,“渠道”上学不可能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案例】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六、招生部门网站和公众号遭抢注 “山寨版”以假乱真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案例】央视财经频道报道,2020年高考结束后,有广西家长反映,原本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广西招生考试院的公众号,但输入关键字后搜到的却是一个由个人注册的“山寨号”。记者向广西招生考试院核实后得知,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开设,系被个人抢注名称。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大量山寨公众号。如:“河南招生考试”“山东招考官网”“山东招考办公室”等均为个人或辅导机构注册。调查发现,这些山寨、高仿微信公众号的背后,已形成了一套产业链,他们通过发布虚假招生政策等博取关注,再售卖虚假答案、高额培训课程等牟取暴利。
【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2021年,教育部门还将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