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些异常行为问题是家长们一直关心和担心的话题。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科学育儿,2021年6月22日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妈妈课堂”讲座上,康复中心主任苑铎为在院家长带来主题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梯和问题》的心理健康讲座。
苑主任针对孩子胆小、啃咬指甲、发脾气等常见的行为问题,分析幼儿行为问题的异常原因以及相对应的策略。苑主任表示幼儿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本身发育水平以及外界环境尤其是抚养人的不正确应答密切相关。家长应当以行为治疗为主,了解儿童情绪及调控发展的过程。
(一)吸吮手指或啃咬指甲吸吮手指是指幼儿反复自主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为。0~4个月的婴儿吸吮唇周碰到的物体,是正常的生理反射。吸吮手指大多开始于3~4个月的婴儿,18个月时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逐渐消退,一般在2岁以后吸吮手指的行为逐渐消失,尤其是白天。如同其他重复性障碍一样,吸吮手指通常在父母离开、疲劳、沮丧、饥饿、想睡觉时发生,身体不舒服时会加剧吸吮手指的行为,四五岁的幼儿通常只有在要睡觉前才会吸吮手指。
啃咬指甲是一种常见而持久解脱心理压力的行为方式。幼儿在情绪紧张不安、感到心理压力或焦虑恐惧时常发生啃咬指甲的行为,对此责骂和惩罚通常都是无效且会适得其反的。应找出幼儿情绪困扰、焦虑的原因来缓解其压力,这才会减轻或消除其啃咬指甲的不良行为。对于偶尔出现这类行为,更不必大惊小怪,适当地劝解、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效果更好。与此同时,还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引导他们定期地修剪指甲。对于啃咬指甲行为严重的幼儿,则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二)过度依赖 过度依赖指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在行为、情感、活动等方面独立性不足,过分依 赖父母或养育者的行为,也就是许多幼儿行为量表中所说的不成熟行为。正常情况下,婴儿首先与母亲在情感上发生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对建立幼儿早期的安全感颇为重要,是其情绪正常分化的前提条件,也是逐步适应社会环境所必需的过程。国内资料表明,过度依赖在幼儿群体中占到21%左右,女孩多见,甚至可持续到成年期。幼儿过度依赖的产生主要是父母过度照料、过度关注所致。幼儿的生活起居,所有的活动和生活均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幼儿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便不知所措;过度关注和照料的父母本身可能存在养育焦虑,往往忐忑不安地关注着幼儿,父母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其变得敏感和依赖。另外,情感或心理忽略也可导致幼儿过度依赖。当婴幼儿正常情感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满足,或父母养育情感投入不足(如无时间关照或母亲情感抑郁),或简单粗暴地拒绝幼儿等,都可能使幼儿正常的依赖向独立发展受到影响,结果是幼儿产生过度寻求依赖的行为,或表现过分纠缠父母。1~3岁是幼儿产生过度依赖的高发年龄段,此期父母若对幼儿的依赖过于冷漠、苛刻或忽略,则易形成所谓的早期情感剥夺,继而使幼儿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教育矫治方面,首先父母应端正养育态度,不应把幼儿视为被动无能的个体,不应事事过度关注和干预,除满足幼儿必要的情感需求外,还应给予他们充分探究周边事物的机会,并让幼儿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让2岁以后的幼儿尝试照料自己,父母主要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技巧上的帮助。对过度依赖的幼儿,先让他从简单易行的事情做起,一旦完成则及时给予言语、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与强化,逐渐消除其过度依赖行为。
(三)发脾气
发脾气指幼儿因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尖叫、屏气发作、打人、摔东西、打滚甚至撞头等表达怒气的行为,是幼儿应对压力的一种常见反应方式。比如,一个2.5岁的幼儿,想要拿挂在墙上的风筝,自己够不着,就喊外公帮忙,喊了几声外公都没有听到,于是他就跺着脚大喊外公的名字。发脾气对幼儿来说,可以代表有意义的目的,因为成人可以因此注意到什么事情让其生气,然后成人就可以帮助他学习如何处理怒气。幼儿大约在1.5岁最容易发脾气,过了这个年龄,发脾气的情况会大大减少。不同年龄的幼儿,表达怒气的方式不同,年幼的幼儿常会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怒气,到了3岁左右,幼儿就会用语言暴力来表达怒气,而4岁的幼儿则会用直接呼喊名字来表达。幼儿需要表达他们的情绪,所以,当幼儿发脾气时,成人最好忽略他的行为,但要以他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情绪,禁止他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另外,成人还可以用其他活动来帮助幼儿发泄怒气,如打沙袋、打鼓等。
(四)幼儿期恐惧 幼儿期恐惧是指幼儿对一些不了解的人、事、物没来由的、不符合实际的害怕。每个幼儿都会经历恐惧,一般到了3岁左右,大部分的幼儿都有许多不同的恐惧对象,有些恐惧是真实的,如怕水、怕火、怕陌生人、怕穿制服的人、怕毛茸茸的玩具动物等,而有些恐惧则是想象来的,如怕外星人、怕吊死鬼、怕死、怕被拐骗等。一般来说,幼儿对某一特定对象恐惧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暂,仅仅在某一年龄阶段或某一时期表现得较为明显,所以,幼儿期恐惧在正常情况下无须进行特殊治疗,只要让幼儿对恐惧的对象增加了解,平时不要对幼儿进行恐吓,减轻其害怕心理即可。但成人平时要注意了解幼儿恐惧的对象,并接受幼儿的恐惧,对年幼的幼儿,哪怕是最可笑的恐惧都是真实的,当幼儿恐惧的对象出现时·成人可把幼儿抱在怀里,满足幼儿的即刻需求,在事情结束后,成人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认识恐惧的对象,如幼儿怕黑暗,成人可以把幼儿抱到黑暗的房间转转;幼儿怕兔子,成人可以先伸手摸摸,然后让幼儿用手去摸摸,等等。
成功的教育都是以好的亲子关系为前提,这次深入浅出的一场讲座为在院家长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在场家长积极提问,反应热烈,使原本半小时的讲座时间推迟成了一个多小时。在座的家长们受益匪浅。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将“一切为了孩子健康”作为宗旨,定期为在院家长们举办妈妈课堂讲座,邀请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北京知名医院儿童专家来院授课。为家门们讲授儿科知识,一直受到广大家长们的热烈追捧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