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2月29日,北京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心得,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妈妈表示:自己和老公都是985大学的硕士,然而在这么好的教育条件下,教出的儿子却是一名“学渣”,随后妈妈又表示,尽管孩子这么厌学,也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这位妈妈的孩子已经18岁了,往前推十八年,大概他们也就是2000年左右结婚、生娃的,那么这对父母能在2000年以前拿到985大学的硕士学位,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了,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硕士,是可以直接进高校教书的,现在要想进高校都要求博士了。
像这种拿过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很多其实对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普遍有个想法就是,“我这孩子最起码不能比我差吧”,因此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普遍都非常严苛,比如我的研究生导师,她培养娃那是真的严,以前有学科辅导班,现在不让上了,就去学画画、学打羽毛球,考试必须接近满分,91、92分那都是不够看的。
家长的这些高要求、高评价标准,在家长看来理所应当,但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会变成孩子的高压力,而很多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不行,有的孩子会自寻短见,这样的新闻我们见的不少,还有的孩子就会逆反,你越这么说,他越不这样做。
出现这种事做父母的不应该首先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吗?
这就回到了教育的初始功能,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塑造让孩子成为一个学霸?还是让他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视频里面我看到这位老妈的吐槽,孩子从一年级就被老爸一直跟着写作业,直到高三,期间孩子叛逆,老爸还两次心梗…
当然,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认同父母的初心,但是我完全不认同这种父母的教育模式
坐拥北京东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爸妈还是985毕业的高材生,我想父母应该有很多心理优势,觉着自己的孩子肯定能够在自己教育下出人头地,但事实却是意料之外。
也许你们根本就不懂教育,更不懂孩子,作为未成年当然需要来自外界监督督导,但过于严苛的教育,打压式的教育理念,只会培养出一个叛逆且缺爱的孩子 。
还是那句话,我还是希望父母能给孩子更多一点空间,不要把应试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指标,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考高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高分。
孩子都是需要靠学习换来的优秀,就算是有强大的智商基因也得需要后天的打磨和努力,才能激发出潜力。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发好,发展出他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吐槽,和不断期望,期望越高摔得就越低,平常心需要有耐心也需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