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疫情比较严重像是一些风险比较高的地区还是需要做核酸检测的,但是最近深圳一男子在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后还谎报了行程,这谎报核酸结果构成了什么罪?
据“福田警察”微博消息,3月17日,深圳公安局福田分局通报,3月15日,福田警方接疾控部门通报称,张某辉(男,51岁)核酸检测呈阳性,流调过程中发现其曾使用他人健康码,并有隐瞒行程嫌疑。接报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经查,张某辉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违反防疫规定,多次外出,并使用他人身份信息和健康码参加聚集活动。13日,张某辉获悉核酸检测呈阳性后,谎报行程,隐瞒接触史,不配合流调工作。
目前,张某辉已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收治,涉及的场所和密接者、次密接者均已纳入闭环管控;警方已对张某辉及提供身份信息协助其外出的李某兴(男,34岁)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对于核酸检测机构来说,这既是职业底线,更是法律红线。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难理解,但无论如何,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能成为监管盲区。对于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有必要加强准入管理、严格检测过程监督、严厉追究结果失真的法律责任。疫情面前,任何弄虚作假都是对公共利益的冒犯,同时也是对法律的挑衅。只有守住红线,才能捍卫底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阳性,常是确诊依据。如果临床采取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核酸检测,得到阳性结果而能够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论病人肺部CT、血常规是何表现,核酸检测是最关键的确诊依据。
但是核酸检测如果是阴性,也不能贸然认为肯定没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分病人在病程中,可能承载病毒的载量较小,或采样时采样量不够、试剂盒的误差等因素,造成核酸检测假阴性。所以如果病人存在流行病学史,且CT、血常规检查均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时,需多次、重复进行新冠肺炎的核酸采样检测,必要时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检测,以免漏诊。
核酸检测是通过受检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核酸检测。常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通常核酸检测的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但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异常情况,核酸异常情况包括阳性、假阳性、假阴性和标本失效。
1、阳性:由于病毒感染后,体内存在相关病毒,可使核酸结果出现阳性,通常出现阳性结果应进行复测,并按照对该疾病的防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常见的情况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或窗口期等;2、假阳性:核酸检测的假阳性,是指受检者没有感染病毒,但核酸检测出现阳性结果。通常是由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或实验室核酸污染造成;3、假阴性:核酸检测出现的假阴性,通常是指从受检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结果,甚至流行病学史都支持为阳性,但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4、标本失效:多因检测量过大或环境恶劣造成。标本无法尽快完成采集并进行检测,导致其标本降解失效,无法进行检验,需要重新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