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音乐有著极度狂热的我,在看「摇滚青春恋习曲」的当下,忍不住回想年少时代跟著一票乐团成员哼哼唱唱的过往,事实上,在我们尚未变成「Begin Again」和「Once」里那些感情受挫、灰心丧志的失意的中年人前,大抵和「摇滚青春恋习曲」中的男主角康纳差不多吧?
在家中看见父母争吵,我们偶尔会手无足措、内心不屑,甚至还会油生出「阿,原来长大就得这样呀」的感慨;在学校,则可能受过同学欺侮,或者只因脱离体制,反被视为叛逆份子,被叫到办公室臭骂一顿;感情方面更是少女、少男心大爆发,光是明恋、暗恋对象的回应,就足以让人开心一整天,或者丧气一个礼拜;思想上,也许上一秒说自己是「未来主义者」,只前进、不怀旧,下一秒立刻家国情怀上身,化身「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青、假文青。
就连「梦想」的开端,也可能来自于随机事件,例如暗恋对象的一句话、家人无心的指责、或是前辈的醍醐灌顶等等,而「摇滚青春恋习曲」男主角康纳,他假借拍摄音乐录影带之名接近女主角,却误打误撞进入摇滚乐殿堂,先前听过的歌明明只是寥寥,却在一时冲动组乐队后,梦想轮廓逐渐成形,并促使他远渡重洋、跨海逐梦,无论前方路途有多艰辛,即便可能伤痕累累,但没关系,因为够年轻。
导演以男主角康纳的自创曲来描述他的心境,更顺势推进电影剧情,康纳组团后第一首歌「The Riddle Of The Model」相当有喜感,连MV都拍得荒诞不经,由于对摇滚的陌生,导致他们身穿各自认为「很摇滚」的服装来拍MV,连摄影师都是不专业的牙套小弟,七拼八凑的场景,让我不免笑出声,不过青春不就是这样?每个「第一次」都是从摸索中开始。
随著不断模仿与学习,不只康纳的音乐风格越趋成熟,就连他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能分辨对错、勇敢争取自身权益,并学会表达自己,这过程看得让我非常感动,虽然电影是用「音乐」来当解药,当我却由衷相信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一定都曾有过靠著对某些领域或事物的喜好来活出自己,或者度过艰难困顿的状况,也许靠写作、烹饪、编织、打球等等...
看主角们在彼此的陪伴与音乐的救赎里度过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落,开心又交杂著心疼,大概就像电影里所提到的「happy-sad」吧?透过写歌,康纳的痛苦不再仅是痛苦,而是升华为创作,比起愁眉不展地在生活控诉不公,不如用轻松的旋律和不在乎的歌词表达。
导演曾在访问时说:「虽然最终小俩口乘船追逐梦想,但不见得是美好的结局。」康纳坐船到伦敦发展不见得会成功,搞不好他落魄回到爱尔兰,成为「Once」中在街头卖唱的男主角?当然,他也有可能一炮而红,宛如「Begin Again」的Dave成为超级明星?不论有没有办法成就梦想,导演透过三部曲告诉我们,结局是什么并不重要,重点是你有走过这一遭。
现实风霜让人们再也没有跨出步伐的勇气,故而羡慕那不顾一切的青春年少,但最可悲的就是,有些人甚至连年轻时,都不知道自己梦想是什么,浑浑噩噩地就这么老去了,我很庆幸,我不是这样的人,至少我追逐过梦想,至少音乐曾带给我精采纷呈的人生,世上很多事本来就是遇上有时方知有,失去也获得。
好音乐、嗜影剧、喜阅读,并非文青反而是三八婆,对「女人」相关议题情有独钟,踏入记者圈未满一年的电影线小菜鸟,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尝试,是个永远吸不饱的神奇海绵,个人意见,不见得成熟,随意看、随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