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都知道,片商取西洋电影片名都有某些公式,最常见的是某位明星的「XX」影片红了之后,新作不管类型、内容,永远都有那个注册商标的字眼,彷佛大卖的好运气会跟著沿袭下来,久而久之也成为该明星的招牌。比如说凡阿诺必有「魔鬼」、凡布鲁斯威利必有「终极」、麦特戴蒙或李奥纳多狄卡皮欧的电影常有「神鬼」等等。然而阿诺史瓦辛格却有一部著名的作品叫作「终极战士」,并没有制式的「魔鬼」商标,这又为何呢?
「终极战士」描述残忍嗜杀的外星人在丛林中猎杀一群佣兵,死伤惨重,阿诺最后设法将牠们全部剿灭。原文片名叫「Predator」,是「掠夺者」的意思,按照片商的惯例,一定是取名为「魔鬼掠夺者」,最早期的宣传稿也这样暂译,哪知美商公司老神在在,忘了算到片商手脚更快,就抢先把一部没有观众熟识卡司的澳洲电影用「魔鬼掠夺者」的中文片名送检,还顺利通过,等到阿诺的影片想要用「魔鬼掠夺者」,已被人捷足先登,只有被迫改换片名。
民国76年暑期,「终极战士」在台上映,虽然在美国被列为未满17岁观众必须有成年人陪同入场的R级,片商稍微修剪一些较残忍的镜头,竟然得以普级过关。阿诺当时已是影迷最喜爱的好莱坞红星之一,每部片都有基本票房,「终极战士」融合科幻与动作噱头,娱乐性颇为丰富,的反应和美国一样突出,不仅是当年暑假最轰动的外片之一,在全年度上映的洋片排行榜也得到第6名,表现极佳。
澳洲电影抢先用了「魔鬼掠夺者」的片名。
而抢先用了「魔鬼掠夺者」的澳洲电影,充满怀旧味又有奇幻冒险元素,颇有「法柜奇兵」的感觉,在上片首周还算吸引不少人入场,曾夺一周卖座冠军,片商的游击战略算是收到效果。
阿诺史瓦辛格「终极战士」在与美国都开出票房红盘。
虽然「终极战士」票房开红盘,阿诺史瓦辛格在却并没有变成「终极」代言人,导演约翰麦特南乘胜追击之作找来电视喜剧表现杰出、被视为谐星的布鲁斯威利挑大梁,外界都不太理解这个选角策略,但此片剧本精彩扎实,成功令布鲁斯威利转型.
在美国暑期档票房大卖,片商决定安排在当年的中秋、教师节档上映。片名反而从「终极战士」找到灵感,叫做「终极警探」,观众非常喜欢,从9月下旬一路热映到年底,「终极」也就此成为布鲁斯威利的招牌。
阿诺和「终极」无法产生紧密连结的另一关键可能是他辞演「终极战士2」,该片从首集的丛林搬到洛杉矶这个大城市上演,智斗外星怪物的变成一群警察,充满更多血腥、暴力的画面。
阿诺不知是对剧本不满意还是对接手约翰麦特南的新导演不接受,因为他执意不回归,只好由「致命武器」系列的丹尼格洛佛接掌男主角大位,不料影评人不满意,观众的热情也不踊跃,美国票房比首集跌了一半,电影公司当然不会急著拍第3集。
这一等就是多年之后,才有将「异形」与「终极战士」两套系列里的外星怪物凑在一起互相厮杀的「异形战场」片集,据说阿诺有机会复出拍摄新版「终极战士」影片,观众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