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睁开眼,就思索著要怎么吸引众人目光,新闻就是一种广告概念,这个靠眼球转动决定一切的世代,点阅率深深吸引著每个记者,如何下标、如何访到精彩话题,在做与不做之间,天天拉扯,数字变形成一朵朵诱人的罂粟花。
每天动辄五六篇稿子、一周访问3、4位艺人,职场上谁没犯过错?可能是漫不经心,可能是有心为之,一来一往之间,都是套路。
相信人心本善,除非对方太超过,否则下笔前总会思量访问时的真情交流,有几次访问,聊得好起劲,一阵欢谈后,对方却说:这个不要写好吗?
当下嘴角抽蓄,微笑也不是、点头也不是,悲喜交加,喜的是经过约访、沟通、聊天,终于能让对方交出真心话,把你当朋友,悲的是正因为要维系这份情,有哏的通通不能写,消耗的时间不再回,还得再找新哏切入,真不知该难过还是该开心。
前阵子一位许久没和媒体见面的艺人为新作品开记者会,平面联访时他一改往日难以亲近的形象,和记者们相谈甚欢、有问必答,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他最保护的私生活,问到家庭时,他叹了一口气,说他愿意讲,记者也可以写,但可不可以不要放成重点?
问题是,在场记者都明白,从家庭切入才会有点阅率,在人情和KPI之间挣扎,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呢?曾经有前辈告诉我,点阅率是一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但也有同业认为,没成绩,哪来的人情关系可做?
有一次专访一位年轻女歌手,我们聊家庭、聊哲学、聊成长经历,开心之余,我发现她这个人相当直率,宁可做自己也不愿在镜头前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镜头关掉后,她百无聊赖地听著我和宣传聊天,有一搭没一搭插个一两句,那阵子她交男朋友被媒体发现,隔两天又是她的签唱会,她突然认真问:如果我不想说谎,又不想说太多,要怎么讲才好啊?
身为一个主线记者,我这时候可以挖个洞给她跳,告诉她:畅所欲言吧!然后我过两天的签唱会新闻就有得写了,但当一个艺人那么没有防备的看著你,忘掉你是记者的身分,恳切向你求助时…唉,点阅率…。
「想想有什么是可以讲的,给媒体想要的,但自己设个停损点,坚定立场,保护你想保护的。」大方向就是不要说谎。
记者不只有为难之处,还有无法控制之处,有一次访一位女歌手,她对过往恋情侃侃而谈,写之前也确定没有需要避开的内容,结果报导出了,她打来拜托更改文章部分字眼,原来是过往恋人向她抗议,还把她痛骂一顿,对记者而言,话虽都出自她口,哪还有改的道理?但转念想想,一两个字句删删减减,对文意没有太大影响,不至于欺骗读者,也总不好破坏人家所剩无多的旧情,只好赶快请编辑帮忙改掉。
有时候文章安全,但标题引来受访者抗议,有时候标和文都可以,但影片超出安全范围,也会惹来纷争。有位男艺人作风争议,采访他之前我小心再三,报导出来后他传讯来抗议「怎么没有放我某某动作的影片」、「怎么这样写我」,经过我一一解释,他才被说服,受访者有他想说的,但媒体也有想写的重点,许多的报导争议都是两造失衡的结果,因为做人永远比做事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