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吴女士在去年中风愈后假牙不合,因而有吞咽障碍问题,进食过程长且容易咳嗽,3个月体重减轻了3公斤。女儿担心母亲营养不良,用心购买妈妈爱吃的排骨便当,更费心地把食物剪碎。但吴女士仍因吸入性肺炎反复住院。经过医疗团队评估后吴女士可吃糊状或湿润细软的食物(IDDSI 4~5),液体稠度(IDDSI 2~4),病患的进食与健康情况才大获改善。
另48岁王先生3年前罹患鼻咽癌已经痊愈,但最近进食时发现只能喝流质,有些流质会呛到,有些流质吞不下,且体重减轻。王先生担心癌症复发,经检查后发现是因为放射性治疗后肌肉纤维化导致吞咽困难。经过医疗团队评估后建议王先生调整液体浓稠度为低中度稠(IDDSI 1~2)。
吞咽困难饮食2大迷思
一般民众或病患家属对于吞咽困难而进行饮食制备过程中,常出现2大迷思:
1.吞咽困难把食物剁碎或打成泥就好?
不是什么食物都只要切成小块就能易于吞咽,其实需考虑食物的软硬度、食物与液体分布均不均匀的离散性,以及泥餐的黏度、食物离水等问题。
2.使用液体增稠剂一定安全?
液体太稀或太稠都可能有危险,若食物太稀太水恐会引发呛咳或吸入性肺炎,太稠恐会卡在食道难以吞下;且当食物质地调整后,虽看似量有增加,却常常忽略营养密度被减少的问题。
吞咽困难有7种饮食标准
为了让营养师或病患家属可以依据病患的个别吞咽能力,调制安全且美味的食物,让病患能早日经口进食,建议参考国际吞咽困难饮食标准(IDDSI)来制备饮食,依吞咽与咀嚼能力订出7种不同等级的食物质地与液体稠度,以符合个体差异,促进吞咽安全。
固体食物分为 3~7级:
分别是流质3级、糊状4级、细碎及湿软5级、软质及一口量6级、容易咀嚼7-EC级、食物原状7级。
流质食物饮品分为 0~4 级:
分别为稀薄0级、极微稠1级、低度稠2级、中度稠3级、高度稠4级。
(食物质地依国际吞咽困难饮食标准(IDDSI)分成7级。)
临床照顾者若想居家调制安全食物,让有吞咽障碍的长辈或病患进食,陈珮蓉建议,可先至医院复健科进行吞咽困难评估,了解自己适合的食物质地与液体稠度,再利用简易工具如:餐叉、汤匙、筷子、手指或针筒等,来测试食物质地的硬度、液体流速、黏附度、弹性等,借由常见工具来协助自制的居家餐食质地一致化,再进而尝试是否符合可吞咽程度,增加被照顾者的进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