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高雄国中老师清早执行学校导护工作,却被对向闯红灯来车撞击,伤势严重,紧急送医诊断为颅内出血,手术后仍昏迷。事件使争议超过20年的学校交通导护议题,再度搬上台面。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简称全教总)今日举办记者会,公布全国县市中小学学生和教师担任交通导护调查结果,发现不只超过90%老师担任,也有36%学生会担任交通导护工作。
全教总理事长侯俊良表示,全教总于1月4日曾面对面与教育部长潘文忠会谈,但侯俊良转述潘文忠当时回应,教育部认为,交通导护问题应由地方政府和学校来做处理。因应回复,全教总有意厘清学校交通导护权责与现场情形。
于1月发出问卷,花费2周时间,回收来自21县市(全国问卷结果不含连江县)、共计960所中小学校的有效问卷,由各校的全校教师会填答。
不只教师承担 近四成学校学生担任交通导护
侯俊良公布调查结果发现,学校交通导护问题不只涉及老师,连同部分学生也需担负交通安全导护权责,意即,未成年的学生也可能站在学校路口指挥交通。
他提到,虽然问卷里已有613所中小学(约占问卷调查结果63.9%)的学生,不需担任交通导护工作,但却仍有347所(占36.15%)中小学的学生担任学校交通导护,明显已违反儿童权利公约精神——不得让未成年学生处于危及身心福祉的场所——应调整改善。
至于教师担任交通导护的状况,侯俊良指出,据调查结果,仅有约9%中小学校(88所)老师不必担任交通导护,可能是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因素,或是其交通导护职责由义交、警察、学校志工担负。
但仍有超过90%(869所)学校,交通导护职责都是由学校教职员工负责,甚至有约25%(240所)学校并未询问老师意愿、未经过校务会议研讨,直接指派老师安排轮值表。
全教总副秘书长张旭政提到,学校老师担任交通导护期间,分身乏术,可能因此忽视学生在学校内、班级内发生的突发状况,例如学生在教室内嬉戏、争执等。
再者,老师担任交通导护期间,多有受驾驶人辱骂、差一点就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的情形,心情很可能受影响难以一时半刻回复,影响教学品质。全教总文宣部主任罗德水说,「老师要爱心、要热忱,应该是照顾学生的学习,不是无限上纲。」
「学校没钱、没权、没人力,所以交通导护问题要推翻、解决,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负责,」张旭政说。侯俊良则代表全教总呼吁政府,由于交通安全涉及交通、内政、警政等部门,建议应由行政院出面整合相关部会。
提出完善的学童交通安全规划,订定完整的「安心上学专案」,不应该让学生、老师担任路口交通导护、指挥交通。侯俊良也强调,老师执勤范围则应限定学校门口,主责照顾校园内的学童。
全教总提出解决校园交通导护问题的建议与作法:
一、硬体设备:
学校周边学童行走人数多或交通风险高的道路、路口,应由交通机关设法改善,或设置人行专用道,或设置减速垫等。同时应加强科技执法,譬如,增设测速照相机、闯红灯侦测装置等,让汽机车叫使人到了学校周边时,确实遵守交通规则,降低意外发生。
二、人力规划:
经评估后,若学校周边仍有必要设置交通导护者,应由警方、义交,或受训认证的志工担任。老师自己有意参加者,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受训认证志工。交通导护相关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若以志工担任,也应给予相对应的保障。
侯俊良表示,教育部在2003年教育部长黄荣村任内曾发出新闻稿明确指出,法律上并无明定教师担任导护的职务,但除了宣示,直至今日并未妥善处理。「今年已经解决冷气问题,但另一个交通安全问题,真的困扰学校多年,希望行政院能解决学校交通导护问题,我们并不希望再次发生高雄老师这样遗憾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