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社会,政府单位除了致力「催生」外,还有更重要的事!卫生福利部医事司司长刘越萍表示,「要让生下来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因此,健康照护很重要,但除了医疗需求外,还有生活照护,透过与社政系统的连结,让每一个需要被照护的孩子都不漏接」,为达到这些需求,因而发想了「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期望由基层儿科医师针对每位儿童进行发展评估、疫苗接种、牙齿涂氟、就医转诊等医疗服务,甚至可更提早发现高风险家庭,适时连结社政和卫政服务。「透过诊所医师当窗口,连结社福体系。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社福资源,但有需要时,知道资源在哪里」。
(卫生福利部医事司推动「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期望能全方位守护孩子3岁前生长与成长的关键期健康!)
以促进幼儿健康为宗旨
刘越萍司长指出,即已核定「优化儿童医疗照护计划」,计划目的如下:
1.发展以幼儿为中心的健康照护制度,衔接孕产妇的健康照护,从生命早期介入,以增进儿童未来最大的潜能发展。
2.以个案管理方式,整合现有预防保健、筛检转介等服务,连结卫政与社政,落实初级照护与健康促进。
3.提升偏远地区或医疗资源匮乏区儿童的照护品质与就医可及性。
由于儿童医疗照护的各项方案横跨各个单位,必须花时间进行前置作业,直到10月开始在6县市(桃园市、新竹县市、宜兰县、屏东县与云林县)试办,再加入4县市,预定于推行至全国。
(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的是健康照护指导,就好像全新的商品,若能好好呵护,可以延长使用时间。)
用心呵护「全新商品」
刘越萍司长指出,孩童的健康状况就像正金字塔,大部分孩子的健康没有问题,有罕见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的孩子,则位在金字塔顶端,仅占少部分。「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的是健康照护指导,就好像全新的商品,若能好好呵护,可以延长使用时间」。
她表示,「除了常见的感冒外,一般孩子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多来自环境造成的疾病,如:小胖哥小胖妹的儿童肥胖、有『文明病』之称的过敏,这些都需要医师花时间卫教,帮孩子改善问题」。然而,只是一般的看诊,有时并无法确实解决问题。
关系不熟不好说
她举例,如果医师在帮孩子看感冒的时候,发现孩子有「儿童肥胖」的问题,可能因为彼此还不够熟而不好对家长说,「若是儿童专责医师,双方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另外约时间谈平日的喂食问题,了解孩子的饮食状况,并提出改善建议」。
实际状况超出所想
至于过敏,在诊间,有时无论医师怎么详细问诊,总无法问出实际的状况,也就不能有确实的改善方式。刘越萍司长分享于试办期加入计划的儿科医师之实务经验,「医师有感小朋友的气喘控制状况不佳,于是提出居家访视的要求,家长也接受医师进行家访。医师到了孩子家,检视了居住环境,确认家中并没有养宠物,可是从谈话间了解他们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住在楼上的舅舅有养猫,而这只猫不时会到楼下的孩子家玩,所留下的猫毛成了诱发孩子气喘的过敏原,难怪孩子的气喘状况一直无法获得改善」。
那位医师说,曾询问过父母「家中是否有养宠物?」父母回应:「没养宠物」,但亲自走上一遭,的确,孩子家没有养猫,但楼上舅舅家的猫会跑来玩,这种状况确实是只坐在诊间看病的医师所无法想到的。
以家访确实看到问题
「透过家访,实际看到居家环境,更有机会看到问题所在」。除了可针对幼儿的食衣住行育乐,给予家长合适的卫教资讯,也能检视幼儿的居家环境是否安全,她说,「光靠家长填写儿童居家环境安全检核表是不够的,有时认知错误,以为是安全的,其实并不安全,但透过儿科医师亲自访视,以客观评估更能掌握实际状况,进而提早改善危险之处,降低可避免的意外伤害」。
刘越萍司长强调,「对于脆弱家庭,不只需要医疗资源,更需要结合社福力量,只是往往父母很难把门打开让社工人员进入」。该如何提升居家访视的成功率呢?一组家访人员的安排,包括医师、护理师、各职类的治疗师、营养师等,个案管理师与社工师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员,由于一般人对于医师较具信赖感与尊敬,通常不会拒绝医师的家访,「以医师领军进行家访,多能让家长愿意打开家门。只要打开家门,即有机会看见问题」。
她补充,并不是所有的个案都需要进行家访,通常是由社政系统针对指定个案,如:未成年怀孕的小爸爸小妈妈,提出请求医师协助;再者是基于健康问题,如:难以控制的气喘,由医师主动提出家访需求。
(透过儿科医师亲自访视居家环境,以客观评估更能掌握实际状况,进而提早改善危险之处,降低可避免的意外伤害。)
以基层医师为主力
比起大医院,基层诊所的数量更多、分布更广,更能深入全台各个角落,加上主要照顾对象是从新生儿到3岁的幼儿,因此,诊所的儿科医师自然成为「幼儿专责医师」的主力,刘越萍司长补充,「在推动试办的过程中,了解不是所有照护幼儿健康的医师都是儿科医师,特别是偏乡地区,很常见非儿科医师担起守护儿童健康的责任,如:卫生所的内科医师、家医科医师,因此,都会地区以儿科医师为主,偏乡地区则欢迎愿意照顾婴幼儿的医师加入」。
她强调,「只要是加入这项计划的医师,都会接受教育训练,品质没有问题!若孩子有特殊医疗需求,医师或个案管理师都会协助转介」。
从试办期开始,刘越萍司长看到很多医师不只愿意加入,所投入的程度更是超乎想像,她说,「新竹县诊所协会麦建方理事长曾表示,对病人的照顾越多越好」,配合政策推动的家访制度,让医师不只在诊间看病,透过走出诊间检视居家环境,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她更是感谢儿科医学会理事长李宏昌的大力支持,在学会呼吁具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幼儿专责医师,站在第一线把关每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幼儿专责医师接案3来源
幼儿专责医师接案有三项来源:一为卫生局会通知刚生下新生儿的家庭,住家附近是否有院所提供专责医师服务;二是家庭原本常看的诊所刚好有提供专责医师服务;三则是社会局发现脆弱家庭成员中的儿童需要强化健康照护,将其转介给专责医师。
专责医师重点工作.降低新手父母焦虑感
对于未满3岁的婴幼儿,目前由卫生福利部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包括:育儿咨询、一般医疗问题处置、早产儿追踪照护(国健署)、胆道闭锁筛检(国健署)、儿童预防保健服务(国健署)、听力与视力筛检(国健署)、儿童预防接种(疾管署)、儿童发展评估(国健署)、牙齿涂氟预防保健(心口司)等。
刘越萍司长表示,「若婴幼儿把这些服务完整使用一轮,健康问题将能得到基本的守护」,但问题是并非所有家长都能按时带孩子接受服务,透过专责医师,「不只完成属于自身的业务,如:健康检查、疫苗接种、育儿咨询等,对于非自身业务,如:听力、视力筛检、牙齿涂氟预防保健,则会安排转诊追踪完成」。这就好像时间到了,有人提醒你「该帮孩子做什么」,避免漏失任何一项属于婴幼儿的保健服务。从参与医师的回馈来看,「得到的反应不错,尤其是新手父母,更为有感,因为有如多了一位专业的好帮手,与自己一起照顾孩子的健康,降低了初为人父人母的焦虑感」。刘越萍医师指出,父母带孩子看诊有时没有的固定医师,少了建立关系的机会,然而,有了专责医师,孩子的大小事都能固定向一位医师提出咨询,医师可充分掌握孩子的状况,而父母也对医师有更多的信赖。
(有了专责医师,孩子的大小事都能固定向一位医师提出咨询,医师可充分掌握孩子的状况,而父母也对医师有更多的信赖。)
平时就近就医.有需要适时转介
刘越萍司长补充,多数孩子健康问题较为单纯,少数病情较为复杂的病童建议集中到大医院处理,透过幼儿专责医师制度,强化基层院所与重点医院、核心医院的连接,借由以下方式优化儿童医疗照护网路,提供儿童完整、全面的医疗健康照护:
.延续重点医院的周产期照护,提供新生儿、婴幼儿照护。
.适时转介重难症幼儿到核心医院。
.辨识疑似儿少虐待及疏忽个案,即时转介至儿保、社福系统。
她指出,幼儿专责医师提供可近性的医疗服务,当孩子有特殊需要才到大医院求诊,降低大医院的承载量,也有助分级医疗的落实。
特别是在疫情当前的时候,父母常常犹豫孩子的状况是否要带去看诊,尤其是去大医院怕人潮,又不知道诊所是否能解决问题,这时,如果您有一位幼儿专责医师的话,至少能先为孩子评估状况,给予适当的处置建议,省却父母许多的担心。有机会,育有3岁以下幼儿的父母不妨主动询问住家附近的诊所,医师是否参与了「幼儿专责医师制度计划」,有的话,就签下同意书,从此,多了一位专责且专业的医师,与自己一起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儿科医师出身的刘越萍司长,对于「幼儿专责医师」特别有感,她说,「过去,孩子是『我』的孩子;现在,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在孩子越生越少的此刻,每一个孩子都应让「我们」好好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