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抱著两岁的小妹妹步入诊间。妹妹自出生起就容易便秘,常需2~3日才可解便,而且每次大便常呈现颗粒状像羊咩咩的大便,时常造成肛门疼痛流血,让小妹妹十分害怕上厕所,大便时总会嚎啕大哭,更让便秘变本加厉。妹妹曾多次因肚子痛住院,西医X光检查常见到肠道中积满粪便。妈妈亦经常带黄小妹妹至儿童肠胃科求诊,服用软便剂后,便秘获得改善,但停服西药后,便秘又复发,让妈妈十分苦恼。
小于一岁常见急诊原因
便秘在幼儿与孩童中十分常见,常影响孩童的生活品质及生长发育。研究统计指出,便秘引起的相关症状,是小于一岁的婴幼儿至急诊就医的最常见原因。在婴幼儿即有便秘习惯的小孩,到孩童时期,更容易受便秘所苦。最常发生便秘的三个阶段,是开始食用副食品、厕所训练,以及开始上学时。
便秘虽不是危及生命的病症,但若排便不通,时间一久,除了易引发急性腹痛,也可能影响肠胃道养分吸收,影响日后孩童的生长发育,甚至是睡眠情况。
西医观点.次数减少与排便困难
在西医的观点中,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如:一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以下、大便乾硬粗大,或排便困难,如:屁股疼痛等。绝大多数的孩童为功能性便秘,即可经由饮食改变与行为训练等改善。
常用的西医药物治疗包括软便剂Magnesium Oxide(氧化镁)、缓泻剂Lactulose(乐多)或用甘油球灌肠。此外,也需卫教孩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鼓励的态度而非斥责,多喝水与食用蔬果,规律的运动等。
中医观点.依虚实治疗有别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可将幼儿便秘简单的区分为「实」性便秘与「虚」性便秘。
「实」性的便秘,可见到大便呈羊大便般的颗粒状。小朋友常会哭喊肚子痛,不喜被按压肚子。中医认为,幼儿为纯阳之体,易化热。造成实性便秘常见于体质偏热的孩童。
此类孩童常见怕热流汗、喜欢吃冰饮、嘴巴口气较重、晚上睡觉喜吹电扇冷气、流汗踢被,影响夜间睡眠品质。另一个原因常与母亲怀孕时期的饮食习惯有关。若母亲在怀孕时喜吃辛辣等刺激之物,也易化作胎热,影响宝宝体质,造成宝宝出生后易便秘。中医的治法多用清热消导药物,如大黄,芒硝等。
「虚」性的便秘,常见于体质偏虚的孩童,常见原因为养分吸收功能不佳,或是大病之后。气不足则推动大便的力道不够,血不足则津亏,肠道就会像乾涸的水道,让粪便堆积停留无法推动。
此类孩童常见体型瘦小,面色苍白不润泽,说话小声,容易感冒,或是嘴唇乾裂,大便乾硬。中医的治法多用生津润燥药物,中医又称「增水行舟」法,如玄参、麦冬等,同时搭配补养脾气的药物,如党参、白术等,帮助运化肠胃道。
改善方式
便秘引起的「肛裂」,应如何处理?不配合吃药的小孩,又该如何改善便秘?以下提出说明:
肛裂处理
对于肛裂的部分,可以使用中药(白芷、生大黄、当归、紫草、黄蜡等)制成的紫薰膏,不含类固醇成分。其中,白芷、生大黄、紫草有抗发炎的作用,当归与黄蜡可润泽肌肤,帮助伤口愈合。以紫薰膏涂抹于幼儿肛裂的伤口,可缓解孩童上厕所的不适感与恐惧。
推拿按摩
对于不喜欢中药味道,配合度不佳的幼童,小儿推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可以改善孩童的便秘或是肠胃道不适,平时按摩也能增进肠胃蠕动与吸收。家长可视孩童对按摩的接受度调整力道,视情况加用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