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火烧家,只因为「不想上学」!这起人为纵火案,发生在今天早上的彰化县田中镇,消防人员接获报案,一栋透天厝住宅有浓烟窜出发生火警,紧急到场后救出屋主夫妇,妇人呛伤,夫妻都被送医救治。而为什么会有这场火灾呢?原来是妈妈早上叫起读国中的小孩上学,但因不想上学,一气之下点火烧了1楼客厅的棉被泄愤,因此引发火势。
根据平面媒体采访,屋主夫妇育有两个孩子,老大个性较沉静寡言,老二个性较为活泼,邻居透露夫妇都对兄妺俩疼爱有加,也听到在火场时,夫妻一度因为找不到儿子的踪影焦急万分,邻居也跟著在火场外喊人,事后得知男孩自行到派出所投案的行为后,更加感到揪心不舍跟难过。邻居也说男孩个性很乖巧、见到邻居长辈都会打招呼,很难想像他会做出令人意外的事情。
调节盛怒情绪,控制冲动是关键!
当然,这起纵火案件并非表示责任全在家长的未引导或是小时候的未教导,毕竟孩子在成长阶段,遇到的人事物,都有可能是塑成人格的原因。是什么让邻居口中乖巧有礼的男孩,变成因冲动而纵火烧房的人,我们很难抽丝剥茧找出主因,但借由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情绪」是如何主宰理智,需要时间复原的除了烧毁的家园,更是亲子关系。
而好的情绪,除了包括不易动怒外,更涵盖了可以良好的控制愤怒,也许部分孩子天生就拥有这样的气质,但更多的是需要家长从旁教导,那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情绪呢?首先,我们必须先建立宝宝的信任感。而信任感的建立,得从1岁之前就开始积极培养亲子关系!只要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能给予正确回应与充分关爱,就能初步为宝宝日后的人格发展与情绪养成打下良好根基。
1岁以前:为好情绪打好基础,培养日后稳定
在这段期间,妈妈如何处理与面对情绪,都会形塑孩子日后情绪发展的基础样貌,无论是面对孩子生理需求或情感需求,建议都不要说出随意质疑宝宝的话语,例如:「你干嘛那么爱哭(批判语气)?」或「你干嘛假哭(怀疑语气)?」而是要以理解温柔的方式表达:「妈妈知道你不舒服、不开心……」,尝试参与、融入宝宝此时的感受,陪著宝宝一起面对此时的情绪。
在这个阶段,家长若发现宝宝的哭闹情绪增加,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正在适应这个「非共生」的情况,他们可能对于这个新的发现感到不舒服,但又同时正在努力适应自己是「独立个体」的事实;此时,爸爸妈妈对于宝宝的情绪回应,更该让宝宝知道「我懂、我一直都在这里、跟你在一起喔。」不动怒、不惩罚的态度,让孩子感到安心。
1~3岁.引导学习情绪的表达与行为
此时宝宝的自主性越来越明显,逐渐有自己的思考,这个阶段的宝宝善于行为的模仿,除了仿效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也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辨识、表达与处理情绪,此阶段面对宝宝的情绪时,妈妈可以用描述「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来让孩子学习辨识情绪,并鼓励孩子表达,最后再与孩子商量或提供方法,以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对情绪进行处理。
对著枕头尖叫、揉捏黏土、踢球或使用蜡笔用力在纸上涂鸦等灯是不错的方法,与孩子相处时,日常生活的场景就是最好的情境教育,若某天在街上遇到哭泣的小朋友,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你觉得小哥哥为什么哭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或「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来增加宝宝对于处理情绪的学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