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深知,地球要创造出生命,就需要巨分子相互碰撞,以繁衍出「瑕疵品」。由此我们得知,在物理世界,不完美也是必要的性质。无独有偶,温尼考特也观察到,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完美也是要件,打从出生起,我们需要透过缺陷才能成长。
(即使偶尔犯错,妈妈天生就是「够好的母亲」)
若产后妈妈获得悉心照顾,将与宝宝关系更亲密和谐
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只有人类在初生第一周会表现出异常的无助举动,一旦受到惊吓,便会反射性将双臂高举过头。此外,新生儿的睡眠模式也毫无道理,一天到晚不是想吃就是想拉。
然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脑尚未发展完全,胎儿为了顺利通过产道,在子宫内只会发展百分之三十的大脑,出生后才会开始发育剩余的百分之七十,所以出生时全仰赖照顾者打理自己的世界。
正是如此,新手父母才会说,顾小孩是全天候的工作。温尼考特观察到,假如母亲产后获得他人照顾与支持(美国文化并不强调妇女产后照护),那么她跟宝宝会更加亲近和谐,他称之为「全心奉献的母亲」,她们会以正常、健康的方式全心全意照料婴儿的一切需求。这么一来,婴儿前几周感觉无助时,就会觉得母亲永远在身边。
即使偶尔犯错,天生就是「够好的母亲」
然而,在婴儿没有异常的状况下,这种情感和谐只是暂时的,大约十周后,他开始有自理能力,便会开始作乱。大脑和身体逐渐成长,原始反射也会消失,婴儿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协调。温尼考特指出,这个时候妈妈必须「犯错」,绝对不能满足婴儿的所有需求。注定犯错的母亲有一项全新任务,她要成为温尼考特所说的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 mother)。
温尼考特意识到,多数妈妈本来就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宝宝身上,一旦对方感到无助时,她们第一时间就会发现。所以,她们天生就是「够好的母亲」,他人如何也教不来。
很多人都以为,「够好的母亲」只是用来安慰妈妈的话,只是用轻松的口吻,让她们不要记挂自己犯的错。事实上,这个概念反映出更深刻的道理:犯错与缺失是人格健全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求完美,只求表现及格就好!
睿智的温尼考特指出,失败(霍金说是「出错」)是无可避免且不可或缺的。母亲不应该追求完美,而是表现及格就好。婴儿要学著去适应母亲的缺失,体认自己和母亲是不同的个体。当他能学会面对生命中必然出现的挫折,自体与他者的分际就成形了。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发展出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的能力,它对学习发展与社交能力至关重要。个体与他人一同修通犯错、失败的经验,才能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温尼考特在《游戏与现实》(Playing and Reality)中写道:
当然,照顾者应该提供「够好的」环境,这是个体成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有些基因确实会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与倾向,带领他长大、成为成熟的人。不过,情感要能健康发展,绝不能缺少「够好的」环境。请注意,我没有用到「完美的」一词,世上只有机器才是完美的。不完美才是人类适应环境必要的特质,也是改善环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