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刺激。除了声、光、温度等单纯的刺激外,还有一些较抽象复杂的刺激,像是老板的一个期许的眼神、同事从鼻子里喷出的一口气、情人眼底的一抹笑或是教室里惶惶不安的气氛。这些刺激被我们的感官接收,然后经过大脑处理与诠释,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处境,而可以做出适当的因应。
如果人们对这些刺激没有反应,可能造成极大的危险。著名的例子如使人失去痛觉的痲疯病。患者因为没有痛觉而无从知道自己受伤了,因而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与安全。不过,相反的,过度地容易吸收刺激,也可能对个体造成困扰。有著这样倾向的人们,简称为高敏感族。
本文将从生活、工作、亲密关系及自我认同等四个面向来探讨高敏感特质,并试著提出一个立场:高敏感的人们要正视这个特质,珍惜它的价值,探索它对自己的影响,活出正向而有力量的人生。
生活要朝向健康发展,需要依靠高敏感!
曾经遇到一些高敏感的人们,想到自己的大小烦恼可能来自敏感特质时,更加难过地说:「为什么?我不想这样!」可是当他们愿意接受自己比较「严格、挑剔」的身心特质(例如:难忍受吵闹的噪音、混乱的客厅、湿冷的空气…还有别人的痛苦),而开始动手改善生活时,往往惠及他们周围共同生活的人。跟著他们过好生活的人,有时候要到事后才明白:听他们的建言,其实很不错!
我们试著以更巨观的角度来思考高敏感特质的贡献。举现代化发展做例子:科技及社会局势的演变带动著我们的生活型态,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被带动著进入了现代化的生活。但是,现代化并不全是针对人们的健康来设计的。
我们可以看到:都会区凝聚了社会中大量的资源,而为了要创造更多的利润来回收这些被使用的成本,而衍生出一套社会机制吸引大量的人口移入,且以利益交换人们可用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生产,一旦有人开始无节制的追求生产与利益,就带动了他的上下游以及周围的人们,人们不这么做就冒著跟不上步调,会被社会淘汰的风险,难以成为社会里的赢家,甚至将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发问,不难出现有这样的怀疑:加入这样的都会生活的人们付出了什么代价?如果个人不能在生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毫无警觉的跟随著现代化趋势前行,最后的终点在哪里?能让人得到健康幸福吗?
高敏感族群的人们可以最快地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一大早来不及安顿身心,与世界取得连结,就需要变成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承受不知道有没有意义的各种刺激,等到一天结束,吸著浑浊的空气,跟著众人的脚步再挤回自己被隔成小空间的都会型住宅里,激躁了一天的神经难以安静的休眠入睡。
这样的生活让高敏感人的身心失调,逐渐的累积慢性的疾病,长期的有疼痛、疲累或失眠的问题。有鉴于此,某些高敏感的人们会开始正视自己的身心反应,部分接受现代生活,而调整其中不利于不健康的部份,例如选择一份比较适合自己的身心状况的工作,而不一定是用高竞争来取得认同的工作;或者就算没有适性的工作,他们也会坚持一份对健康必要的生活条件。
如此,因著高敏感者比其他人更能感觉得到健康的需求为何,且迫于他们的承受度较低而必须即早提出需求,其他人因而有机会能一起来检讨现状,研发能包容多元、适合健康的可行措施,社会也会有更高的可能性朝向健康与幸福进步,而不只是人们追著彼此跑,永无安息之日。从这个角度看来,高敏感者存在社会上是带有特别的使命的。
高敏感的工作者需要积极地:对外协商、对内调适心情!
高敏感的人们做事情,常需是已经做得「太好了」,才知道自己做好了。他们容易过于重视细节,要求完美,而赢得了掌声,却败给自己的焦虑,不再愿意接触类似的事情。当我试著偷偷告诉他们:你旁边的人大多是看不到你看到的小瑕疵的,依然劝不动他们的「良心」,很难要他们「放下」。
最后,我只好告诉他们:那么,你知道的,你没胆子「靠运气」把工作混好,只好脚踏实地,暂时拒绝你做不了的工作,先把你可以做的,好好做好!还有,千万不要高估你承受乌烟瘴气的能力,否则后来歇斯底里的情绪可能会威胁到你和别人的合作关系,甚至让你的同事失去你这个好的工作者。以下是一封我很喜欢的信件,作者主要在引介自己的高敏感特质:
一个高敏感人给未来老板的一封信 如果让我试著整理一下在品管经理的这个职务上,我曾做出的一些贡献,我想可以这么说吧:许多人注意到我提供了我先天的敏感(大概从我孩提时候就有)给生产团队,我可以敏锐地嗅出什么事情会转变为麻烦问题,而什么事情会没事。
就像我的一个主管说过的:你拥有一种第六感,知道如何使团队保持和谐轻松的气氛,又不会降低应有的效率。 我的天性会逼著我常去想:『如果这事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等类似的问题。我很难忍受有失误发生而不去处理。
我发现要能让我的敏感度有最佳的发挥是需要在一天当中有安静而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对于增加我的生产力而言,这会是个值得的投资。我想到的一种方法是运用通讯设备,让我能够一周有一天在家工作。不过,对于这项措施是否得以施行,我保持著弹性的态度。
作者试著根据对自己的了解,坦诚地告知将要合作的同伴。他承认自己的优点需要在某种前提下才能发挥,而不是所向无敌的,并且提出可能的实践策略。当然,高敏感的人们可能担心自己的要求过分,或者害怕伤及合作的气氛。
但是,如果这是能让自己的工作效能保持最佳状态的做法,是值得耐著性子好好的去协商的。而且,如果后来工作表现可以证明先前的主张,就成就了双赢的局面了。此外,这封信提到保持弹性的态度,这也相当重要。
因为文明还在进步的过程,毕竟无法事事如愿,我们需要在可以忍受的范围,适应环境,然后再慢慢改善环境。而所谓可以忍受的范围,其实可以随著我们的善用资源以及应用一些心理小密方而得以扩展。建议高敏感者正视自己的需求,提出建言,另一方面也衡量自己的现状,适当地把目前工作上的不得已,当作突破自己的一项挑战。
亲密关系对高敏感的人们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根据高敏感族群的重要研究者Elaine Aron所发表的调查结果,不管他们的伴侣是否也同为高敏感者,高敏感者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比起其他人低了一些。Elaine认为高敏感者和「非高敏感者」的配搭有其益处:光以高敏感者发现自己能受到「非高敏感者」的青睐就是很大的自尊提升了。
再加上高敏感者可以提供许多鞭辟入里的先见,而「非高敏感者」则可以果断地去实践;「非高敏感者」对新鲜好玩的新刺激感兴趣,也连带鼓励了高敏感者拓展并享受自己与世界的连结。这样的互补可以让关系充满生趣。
然,研究者认为高敏感者需要的大量的安静时间及感性上被呼应,会与「非高敏感者」的需求有冲突性,导致关系的磨损。相对而言,同是高敏感者的伴侣虽然在需求及感受上比较能互相了解而冲突性小,却也可能因逐渐失去对彼此的吸引力而导致关系的窒闷。
因此,无论伴侣的敏感度高低,对高敏感者而言,亲密关系都是一种挑战。挑战著高敏感者能否领悟到彼此的摩擦是来自双方性情的不同,学著先安抚自己,再表达自己的需求及真实的状态(而非情绪化的状态)引导对方,也给自己机会,去调整适应彼此。
同时,亲密关系也会不断地挑战著高敏感者,是否能对自己的感性需求有深沉探索与创意回应,而非只是一派天真地依赖亲密关系,以为可以不费功夫地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当高敏感者懂得深切的自我探索,并懂得如何在关系中引发回应时,他们的伴侣通常会发现高敏感的人们是温柔、机智、幽默而迷人的。
高敏感人需要回顾过往的时刻,修正对自己和世界的误解,更公平而正确的看待自己!高敏感族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周遭的事情的吸收力极强,一个眼神、一句话或一个惩罚都有长远的影响力。许多零碎的生命片刻都被深深的吸收、感受,并融入成为对自己及世界的看法。
这些片刻常常是发生在年纪还很小,无从分辨事情原委的时候,所以往往不明就理的就被吸收了。我们由著自己被对待的方式来认识自己,有时早已忘了确实的事件,只留下让自己莫名自卑的误解:误解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能力的、脆弱、害羞、神经质、难以捉摸、不知感恩的…。
因此,我鼓励高敏感的人们需要去回顾自己的经历。特别是一些留下焦虑、恐慌、自责、失落感的经验,将这些经验做一些新的解析。想想看,如果当时的重要人物(如:父母、老师或自己)知道高敏感的特质,而且能够比较更细腻的处理而让事情有不同的发展,目前的自我形象会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自我形象,那么就吸收这样的感觉,而释放那负面的感受吧。
高敏感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虽然可能带来许多的不便与烦恼,但是社会要进步实在很需要这样的特质。高敏感的人们不妨把这个特质看做是一种天赋,也当做一种挑战,一方面忠于天赋,另一方面也不断地突破自我、统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