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葡萄刚满1周岁的那个夜晚,睡到半夜伸手一摸,发现小葡萄浑身滚烫,这还是小葡萄第一次发热,也是我这个新手妈妈第一次遇见这种状况。赶紧拿温度计量腋下,一看39°多。当时我蒙了,怎么办?要不要送医院?还是先物理降温?
这时小葡萄爸已经去买退烧药,而我则用温水一遍遍给小葡萄擦拭身体、四肢,不停地给她喂水。小家伙虽然难受但也很配合,一直都嗯嗯呀呀嘟囔着,也没哭出声,看得我心那个疼,为什么发热难受的那个人不是我,责备自己怎么白天就没注意到小葡萄异常。我妈也在一边干着急,说送医院吧,时间长了脑子烧坏了,可不得了。
虽然第一次遇见这种状况心里没底,但是又无比坚定自己的要做的事情。还好折腾了几个小时以后温度降下来了只有38°多点,不超过38.5°,算是首战告捷。
首先,了解什么是发热?
明确一点,发热不是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更准确地说,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因为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把繁殖的最佳温度定在了人类的正常体温范围;而人类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进化出了发烧的功能,发烧的时候体温升高,不再适宜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发烧反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措施。
一般正常小儿体温为36℃~37.5℃,超过37.5℃视为发热。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热,39℃以上为高热。
谈谈坊间流传的错误退烧方法。
误区一:捂一身汗就好了
这一招,在各种退烧方法中绝对排名第一。宝宝一感冒发热,家长就习惯性地给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搞得像个粽子,认为穿厚点捂出汗就退烧了。
真相:
事实上,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机体散热能力较差,捂的过于严实很容易影响体内散热,使体温处于高热状态,严重的话还会引起脱水、惊厥等。
误区二:发烧后不敢洗澡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热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容易着凉,加重病情。
真相:
事实上,发热的孩子洗温水澡更利于散热,降低孩子体表温度,并增加其全身舒适度。如果宝宝抗拒洗澡,温水擦浴也是一个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宗旨就是尽量给孩子一个舒服的状态。
误区三:冷水酒精擦身
坊间较热门的物理退烧方法,用冷水或者酒精来给宝宝擦身体,以达到快速降温。
真相:
事实上,这种方法是及其危险的。冷水的刺激会使得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热量无法散发,同时也会引起寒气再次入侵,使宝宝的病情更严重。而由于宝宝皮肤娇嫩、血液循环旺盛、肝肾代谢能力差,用酒精擦拭身体皮肤很容易将酒精吸收到体内,引发酒精中毒。
误区四: 打针吃药齐上阵
宝宝发烧,自己难受家长看了也难受,所以立马给宝宝退烧药吃起来,看烧没退立马又换另一种药,有的等不及干脆直接去医院要求打针挂水。
真相:
事实上,不用一看到宝宝发烧就手忙脚乱去医院打针挂水,其实反而是在帮倒忙。根据宝宝体温,酌情处理。另外,给宝宝吃退烧药只是为了让宝宝舒服一点,吃过药退了烧几个小时后又烧起来了也很正常,不是因为退烧药没用,而是病程还没有结束,身体需要用发烧的手段继续对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体温大于38摄氏度,3-6个月婴儿体温大于39摄氏度应及时就诊。
6个月以上的宝宝出现下列情况也应及时就诊:
皮肤、口唇苍白甚至青紫;
对父母的呼唤和笑容无反应甚至需要长时间刺激才能唤醒,或者持续性烦躁哭泣;
尿量明显减少;
发热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肢体运动障碍、抽搐、频繁或明显的呕吐等。
发热超过3-5天病情无改善的,也建议医院就诊明确病因,调整治疗。
小葡萄妈有话说:
为什么很多家长谈到小儿发热就会恐惧,主要源于“发烧会烧坏脑子”。那发热会不会烧坏脑子?答案是一般发热不会引起大脑或神经系统损伤,但高烧达到41℃以上,导致发热的病菌同时进入大脑,引起脑炎、脑膜炎,就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所以,不是发烧烧坏了脑子,而是造成宝宝发烧的脑膜炎病毒伤害了宝宝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