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弟因为发烧及一些感冒症状,被妈妈带到诊所就诊,经医师初步检查评估后,就带药回家。没想到几个小时后,王小弟开始呕吐、冒冷汗,接著就昏倒了,送医后,发现是猛爆型心肌炎造成心因性休克,所幸在医疗团队努力救治下,王小弟终于康复出院。
常见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心肌炎
心脏结构可分成最外层的心包膜、中间的心肌及内层的心内膜,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肌肉的发炎,造成原因很多,举凡感染、环境毒物、药物、免疫失调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心肌的发炎。在儿童族群,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炎最为常见,像肠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B及伊科病毒、腺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甚至最近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心肌炎不是孩童的专利,不过,较常发生于婴儿或青少年族群。
心肌炎最初的表现可能只是病毒感染引发感冒症状,包括发烧和呼吸道症状,但有些人运气不好,并发了心肌炎,病人可能会开始有胸痛、呼吸喘、心律不整等症状,儿童也常以肚子痛和呕吐来表现,就医后,抽血发现心脏酵素窜高、心电图开始产生变化,心脏超音波显示心室功能不良、心室扩大、心包膜积水等,才确诊是心肌炎,病程的进展因人而异,严重度不一。
大部分的儿童或青少年得到急性心肌炎后,在适当的治疗下大多可以痊愈,且心脏功能完全恢复,但仍有少部分病人心脏功能永久性受损,甚至演变成扩张性心肌病变;而新生儿得到急性心肌炎,死亡率可高达75%。还有一些病人是所谓的猛爆型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状况会在短短几小时内急速恶化,进展为严重的心衰竭、恶性心律不整、休克、意识丧失,若无即时救治,死亡率非常高,有文献指出,突然非预期死亡的婴幼儿经解剖调查,发现有10%~20%死于心肌炎。目前叶克膜的运用可帮助这类病患度过急性期,争取心脏恢复的时间,减少死亡率。
难以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快速
临床上,因为早期就是一般的感冒的表现,没有特异性,早期诊断相当困难,连专业医师也无法事先预测是否会进展成心肌炎。一旦并发心肌炎,病程的进展又相当快速,所以常常让家长很难接受,认为先前医师是不是误诊,容易导致后续的医疗纠纷。
提醒家长,心肌炎的致病原因大部分跟病毒感染有关,因此,只要预防病毒感染,就能减低心肌炎发生的机会,平日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均衡饮食配合规律运动,增强免疫力。另外,每年施打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重症和并发心肌炎的机会。
日前政府宣布开放12~17岁青少年接种BNT新冠肺炎疫苗,许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接种疫苗后降低感染风险,一方面又担心孩子打疫苗后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或后遗症,尤其针对mRNA疫苗(BNT及莫德纳)注射后造成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有很大的疑虑,因而陷入了天人交战。
根据目前的统计,的确发现接种mRNA新冠肺炎疫苗后,有产生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的案例,尤其是在年轻男性以及第二剂疫苗接种后较易发生,比率约为162.2/百万人(12~15岁男性)和94.0/百万人(16~17岁男性),但整体而言,发生率很低,临床症状亦不严重,目前也无因疫苗接种导致心肌炎而死亡的案例。当然,世界各国开放青少年接种mRNA疫苗也不过数个月的时间,还需要更多的统计数据和时间的累积来观察后续的发展。
反观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心肌炎的发生率约为1,500/百万人,尤其16岁和50岁的发生率较高,对比之下,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得到心肌炎的机会比打疫苗更高,更值得担心。虽然儿童感染新冠肺炎,大多为轻症,但后续可能引发系统发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或新冠肺炎长期症状(包括疲劳、胸痛、失眠、认知异常等等),还有成为传播者传染给家人等问题,因此,综合目前的科学数据,中国台湾儿科医学会也正式发表声明,建议12岁以上青少年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接下来,校园接种将陆续展开,也请家长留意,若孩子在接种BNT疫苗后1~2周内出现胸痛、呼吸喘、心悸等症状,可能为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请立即就医接受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