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怀孕20周左右,乳腺会开始制造初乳,怀孕过程顺利时,每个妈妈在产后就有奶水,生产后第1、2天分泌的初乳,量不多但是浓稠且营养。
另外,初生1天大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5cc(像小弹珠大小);第3天约22-27cc(弹力球大小);10天大的时候,约60-80cc左右(像乒乓球大小),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胃容量不大,所以需求量也不大,正好配合初乳量。
大多数的新生儿都有溢奶的情形,溢奶是奶水由嘴角偶尔同时由鼻孔流出,溢奶较厉害时,也会类似呕吐般喷出,但是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如果呕吐情形一天比一天频繁。
程度越来越厉害,到最后几乎每一餐喝了奶水,很快就出现喷射式般地吐光,而且吐出的内容物为奶水不含黄绿色胆汁,新生儿体重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日渐减轻,这时就要怀疑小病人是否罹患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症状多是:体重不增反减、尿量减少、脱水…等
解剖学称胃的入口为贲门,出口是幽门,贲门位在食道和胃间,食物经由贲门进到胃里,新生儿因贲门功能尚未成熟,进入到胃里的奶水很容易回流到食道和口腔造成溢奶。
而幽门则位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胃内初步消化的奶水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如果幽门的肌肉层肥厚,其通道被挤压变窄且肥厚的肌肉无法放松,因此,胃内的奶水就不能顺利进到十二指肠,即称为「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
而病人为了让胃里的奶水可通过狭窄的幽门,胃必须做更强有力的蠕动,剧烈的蠕动反而使无法通过幽门的奶水严重地回流,因此,就会造成喷射式的呕吐。
这样的新生儿,出生后容易出现经常性呕吐,尤其在开始喂食时,会特别明显,同时体重不但不会增加,甚至会减轻,尿量减少,有时还会有脱水的现象。
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症状则是:溢奶、呕吐、体重不增反减...等。
多发生在2~6周大的婴儿,男婴发生率为女婴的4~6倍
以下是关于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介绍:
1.临床症状出现的年龄通常为2-6周大之婴儿,少数病人症状出现较早,但很少发生于大于4个月后的婴儿,欧美白种人发生率为1/1000~3/1000左右,黑人最少,亚洲黄种人为介于两者之间,约为0.5/1000~0.8~1000之间,男婴发生率为女婴的4-6倍,原因不明,推测是由于幽门之副交感神经丛发育不成熟,致使蠕动不协调而引起肌肉肥厚,呕吐为最主要的症状。
最初只是像反胃的状况,症状逐渐加剧则变成喷射状的情形,随著阻塞程度的加剧,每次喂奶后都会出现呕吐,呕吐物为粘液及乳化的奶水,有时因胃壁受磨损也会有少许血液。
但呕吐物不会含有胆汁,随著症状的持续,病人就会有便秘、体重不增反减、少尿、脱水、缺少皮下脂肪等,有时还会有高胆红素血症,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有上述典型的症状,诊断并不困难。
2.身体检查在喂奶时可于左上腹部见到胃蠕动波,病人胃部排空时,在肚脐右上方往往可以触摸到橄榄样硬块。
3.检查可发现,血中氯离子下降,pCO₂及PH 值增高,呈现代谢性碱中毒的现象。
4.小儿胃肠科医师可借由腹部超音波很快做出正确的诊断,腹部超音波检查可以见到肥厚的幽门肌肉层和狭窄的内腔,肌肉层厚度超过3-4 mm,幽门直径10-14mm,幽门长度15-19mm,即可确定诊断。
5.X光检查非绝对必要,但可以证实临床诊断的正确,腹部X光检查可见扩张的胃部以及含有微量气体的小肠,而上肠胃道显影剂摄影检查可见到幽门变长、狭窄呈现细线状。
6.术前宜放置鼻胃管抽取胃里面内容物,用温生理食盐水冲洗出腐败的乳块,以减少胃部的肿胀,同时需要矫正因严重呕吐造成的脱水、电解质不平衡及代谢性碱中毒,以降低麻醉风险,再会诊小儿外科医师开刀。
手术治疗是于右上腹部横切约3-4公分的伤口进入腹腔,找到肥厚的幽门做肌肉层切开术及保持粘膜的完整,术后4小时病人即可喂食,一般在术后1-2天,待进食良好,病人即可出院,此病预后良好。
其实,还有许多原因会造成新生儿呕吐,临床上必须做的鉴别诊断包括:胃食道逆流、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十二指肠蹼、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先天性巨结肠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严重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