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疫苗不等于100%一定有抗体!
明明打了疫苗怎么还是确诊新冠肺炎?疫苗本身就不是 100 %不会被感染,但也跟打完疫苗后免疫反应有关。施奕仲解释:「因为抗体的生成反应有个体化差异,即使是接种同种疫苗,每个人抗体产生反应也不同,每个人对于不同种的疫苗反应抗体生成也有差别。」
加上现在国际上琳瑯满目的疫苗厂牌,该怎么知道自己打的疫苗是不是产生足够的保护力?因此,抗体的检测变得相对重要,检验抗体没有想像中困难,只要抽血就能检验,只是临床上为什么很少再验抗体?新光医院感染科主任黄建贤说:「因为担心民众验完发现抗体很高,就忽略该有的防护措施,所以并没有特别鼓励去检验。」
「中和抗体」与「结合抗体」有什么差异?
想了解抗体对于身体的影响前,得先知道病毒是如何感染?新冠病毒表面棘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RBD)与人体细胞受器(ACE2)结合,病毒才能入侵细胞进行破坏。(推荐文章:两支必打的孕期疫苗,保护胎儿更保护自己!医师提醒:「这类疫苗」孕期不能施打,应间隔至少一个月再怀孕!)
打完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分成中和抗体、结合抗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施奕仲比喻:「抗体生成是体液免疫 B 细胞机制的部分,结合抗体好比是抵抗敌人入侵的一支军队,而中和抗体就是其中的精兵。」
结合抗体(BAb):代表的是免疫生成力,也就是经过疫苗注射产生对抗棘蛋白的抗体生成。是没有针对病毒棘蛋白特定位点防范,所以不一定全部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细胞。 中和抗体(NAb):某种程度代表免疫的保护力,可与新冠病毒上的受体结合域结合,针对位点防范,阻止新冠病毒进入细胞避免感染,免疫桥接就是基于这样的科学逻辑而制定。
打完疫苗四周后就是最佳检测时间!
因此专家最常讨论疫苗有没有效用,免疫桥接到底在接什么?都是在讨论疫苗能不能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可以说是一种抗体功能性的指标。
那什么样的时间点最适合验抗体呢?施奕仲说:「打完疫苗后就会开始引发免疫反应,慢慢生成抗体,两周后达到相对高峰,四周后可以很有信心地说应该处于高原期了,在接下来则呈现平稳,可能在几个月之后慢慢衰退。因此,打完疫苗四周以后做检测,大致上可以知道抗体生成的结果。」
年纪较大者、免疫力不佳可能难产生高抗体
如果民众打完疫苗后有疑虑,想了解疫苗生成抗体的能力好或不好,其实可以借由检测得到结果,施奕仲提到:「之前碰到有一名健康患者接种 AZ 疫苗,结果验出来没有产生足量的结合抗体,也就是抗体呈现阴性。后来统计发现没有产生抗体的人通常都是年纪比较大,本身免疫比较不好,所以疫苗引发的免疫生成力不足。」
之前新闻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时也报导,经两剂接种之后,血清转阳率达 99.8 %,也就是尽管已经优于许多国际疫苗,但还是有 0.2 %的受试者检测为阴性,并没有产生足量的结合抗体。(推荐文章:莫德纳、辉瑞、AZ疫苗...5大新冠疫苗从保护力到副作用,一表让你看懂!)
打完疫苗本来就不代表一定有保护力,会不会产生抗体是看个人免疫反应,而保护力是否足够?除了结合抗体阳性、阴性,浓度高或低,如果再加上中和抗体的抑制率,应该可以给我们更精确的解答。
「抗体护照」可能成未来趋势!
检验抗体在未来可能会越来越普及,施奕仲医师猜测:「未来很有可能有『抗体护照』的产生,尤其是商业人士需要常常来往各国,只要你能提供三个月内的抗体指标护照,达到标准就准许入境。」
目前全世界最多国家采用的 AZ 疫苗,或是普遍采用的莫德纳、BNT、娇生、科兴、国药、印度疫苗等,其他已上市的像是古巴疫苗、哈萨克疫苗或是台湾高端疫苗,有的一剂,有的打两剂,还有些打三剂,疫苗护照可能会变得窒碍难行。如果出现个抗体护照来代表免疫保护力抗体指标,不管打哪个厂牌,认有抗体、没抗体,简单明了。
施奕仲认为这样的实行方式比起疫苗护照更有说服力,也免去各国之间需要认证彼此疫苗有无效力的问题,在疫情流行期间,打了疫苗不代表永远不会感染,突破性感染的例子也已经不少。对于一般民众,多了解自己生成的抗体指标,或许也多给自己一份保护及安心。 (延伸阅读:COVID-19/以色列 BNT 疫苗安全研究! 25 种潜在副作用、不良事件发生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