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会得自闭症!接种疫苗前应接受正确资讯,以免影响救济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免疫周」特别呼吁,围绕疫苗接种所传播的错误讯息,将会加重疫苗缓打的威胁。卫福部预防接种受害救济审议小组(VICP)委员暨台大儿童感染科主治医师吕俊毅指出,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率的健康促进方法,似是而非的讯息造成民众担忧,其实严重不良反应极为少见,也可循受害救济机制补助。
疫苗迷思中,最有名的一桩历史公案,莫过于打疫苗会得自闭症。一九九八年,英国肠胃医师魏克菲尔德(AndrewWakefield)在极富盛名的医学期刊「刺胳针」上发表,接种腮腺炎、麻疹及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可能诱发一种称为退化的自闭症病症。(推荐文章:本土暴增180例!双北升三级防护至5/28,上班上课正常,外出强制戴口罩「室内5人、室外10人」禁群聚)
事后证实是闹剧一场,吕俊毅指出,该论文不仅被刺胳针回收,该名医师也被撤销执照,但影响甚钜,引发超过十年的反疫苗潮,虽然至今再没有第二篇的研究显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流行病学的背景值也没有发现自闭症因接种疫苗上升,但已有理说不清,成为疫苗的最大迷思。
接种疫苗后身体可能产生副作用,若发生不良反应应求助专业人员
国内小儿科资深权威李庆云曾说,「没有得过麻疹之前,小孩还不算你的。」显示疫苗对保护孩子的重要。国内婴幼儿接种疫苗的辉煌成绩,也让人误以为接种疫苗是婴幼儿专利,吕俊毅说,疫苗对婴幼儿健康有极大贡献,但疫苗保护力并非终身,青壮年人需补打疫苗,而新型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更是成年人应接种的疫苗。
吕俊毅指出,疫苗将致病菌的成分打到身体里,产生免疫反应,因此轻微发烧、头痛、倦怠、红肿、硬块都是正常反应。因此,产生「副作用」是必然的,但副作用不等于不良事件。此外,国内接种流感疫苗时,也曾出现手抖、无力的民众,但接著就慢慢自行恢复,判断属于心因性反应。
对于真正疫苗造成的不良事件,可透过常规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受害救济机制,视伤害程度、持续性及是否可恢复,经专家审议评估后给予补助。
整理/林洧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