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遵守规则怎么办?Part I的最后,我们探讨了很多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并没有对Alan积极主动参与唱歌集体活动产生很好的效果。这让我进一步反思,我曾经学习过的那些心理学中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
一、一度反思理论
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在很多领域都非常热门,比如计算机领域现在很火的google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教育学里的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等等。学习理论源于心理学,在这里,我简单说说其中的一个学习理论,强化学习理论(Reinforcement Leaning),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强化学习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奖励好的行为,惩罚不好的行为。这个理论非常简单,实用。在马戏团和海洋馆动物表演训练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在人身上有时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8岁的孩子,他的父母都特别忙,他自己经常一个人玩,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父母觉得他表现还不错。可是一到了学校里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异常的鬼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这时老师会特地停下来,批评这个孩子。
跟这个孩子说,如果你能做的很好,你会有奖励。如果你做的不好,你会有一定的惩罚。这个孩子非但不害怕,甚至表现的更甚了。这是为什么呢?从强化学习的理论来看,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在实施中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虽然批评已经是一种惩罚,但是如果老师只是提出批评警告,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地去兑现这种惩罚行为,老师的行为缺乏一致性(consistency)。如果老师有时惩罚,有时不惩罚,孩子开始可能会有点困惑(confusion),并不清楚这个行为导致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慢慢的,孩子只是觉得老师是纸上谈兵,因此并不再信任老师说的话,老师的威信也就丢掉了。
2、这个孩子在家里缺乏关注(attention)。Piaget的发展理论上写孩子2-6岁是一个自我为中心(egocentric)的年龄,结合我的实际经验以及发展心理学的阶段成长理论来看(stagewise view of development)。如果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2-6岁)没有足够多地去探索自我的成长,即使到了7岁8岁,他依然想要探索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年龄不是考量孩子成长阶段的唯一方面,这有着许多个体差异。
回到刚才的例子,这个孩子的父母很忙,在家就缺少关注,所以难得在学校里有一个机会,老师批评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可以收获到全班同学的关注,这种被关注的感觉好极了,这个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宣泄和满足。所以老师嘴上说批评是一种惩罚,但是这个“无形”中的关注,岂不是一种更大的奖励?
3、老师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奖励孩子,为什么要批评孩子。这也是很多家长疏忽的,或者觉得不重要的。很多被惩罚,被批评的孩子,记住的只是孩子被惩罚的过程,而没有记住惩罚的原因。没有记住惩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老师没有说,另一方面是因为严厉地惩罚,比如打骂,已经让孩子特别特别的痛苦,害怕,恐惧,他已经没有能力去思考,理解,为什么我会被惩罚。
二、第二轮回合
针对唱歌事件,结合上面分析的强化理论,虽然曾经我也会告诉Alan,你做得好,我会给你奖励,做得不好,我会给你惩罚,但是结合了上面提出的学习强化理论,我反思我还是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好,并且我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1、我并没有很严格地实施奖惩措施。比如,在表演歌曲以前,虽然我,作为老师,很明确地跟孩子们说了如果你表现好,你会有奖励。如果你表现不好,你就没有奖励。但是真正排练结束以后,为了鼓励孩子,我并没有实际实施我的惩罚措施。所以孩子也许觉得我说的话并不具有实际的效益。所以是我自己使自己丧失了威信。那这样以后,孩子做事怎么会听呢?
2、这段时间我自己确实很忙,会不会Alan是想通过调皮的方式来换取我的注意力。因为他的调皮,我就会批评他,他获得了一种不正常的关注。针对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在我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我会忽视(ignore)他的行为。其实这个忽视,有两个好处。第一,忽视本身不是一种奖励。第二,他并没有从中获取到他想要的因批评而来的关注。
其次,作为老师的我,我跟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强调班级的规则是什么。我做了PPT,跟孩子一条一条解释,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要听老师的,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孩子们要保持安静。
在解释中,我会让孩子先思考,他们觉得原因是什么?如果他们想不出来,我再给他们一些提示。如果你的孩子长大一些,你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出一些他们需要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仅是针对孩子的,老师或者家长也可以自己或者和孩子们一起想想大人们也需要遵守什么规则,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公平的意识。
讨论好规则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想想遵守规则的结果是什么,不遵守规则的结果是什么。我在课堂上尝试着这么去做,所有的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去遵守。而且我每个礼拜的一节课我都会重复一遍。目前为止,我重复了5遍,有的孩子已经不需要我提醒就知道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原因。
当所有的孩子都明白的时候,都照着做的时候,我便不再说。但是一旦有新朋友加入到这个团体时,我会接着和孩子们重复这些规则。这样可以确保班级中能够用一种正向积极的班级环境去影响新加入的同学。
最后,既然担心孩子缺少关注所以才导致问题行为,我就花多一点时间陪孩子。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以及和谐有爱的关系,然后我再抛出唱歌,这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他进行一次平等的对话。
三、具体操作应用
针对前两篇的分析,探索,我想通过以一种让Alan愉快的方式,把最近我的思考与他进行交流。我选取了搭积木这个场景,因为积木是他平时特别喜欢的玩具。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搭积木。
Alan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他会自己照着说明书搭积木,并且当他学会了说明书的样式,他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在对于唱歌事件,我希望他能听父母讲话,听别人讲话,因为别人说的话很有可能是Alan需要遵守的规则。
所以在搭积木时,我会这么引导他(如果是其他环境,引导方式不一样):
妈妈:“Alan,我想按照另外一种想法搭积木。“ Alan:“妈妈,可是我的想法更好。” 妈妈:“那你想让我听你的,是吧?” Alan:“嗯。” 妈妈(勉为其难的样子):“嗯…..嗯…….那好吧。”
Alan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搭了,在搭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妥协,让他充分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去搭。搭好积木,我说: 妈妈:“Alan,这个房子搭得好棒!” Alan:“嗯。” 妈妈:“你看,我们刚刚是不是配合得很好?”
Alan:“是的,妈妈。” 妈妈:“妈妈在搭积木得过程中是不是很配合Alan呢?虽然妈妈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妈妈都没有那么做,反而都听你的。那有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要听妈妈的呢?”Alan:“妈妈,我也很听你的啊!”
妈妈:“嗯,Alan大部分时候是很遵守规则,听妈妈讲话的。但是小朋友唱歌跳舞的时候呢?你怎么就不听话了呢?” Alan:“妈妈我累了,所以我才不想动的。” 妈妈:“哦,那我好像看到你在别的小朋友唱歌跳舞的时候,是在模仿别另外一些小朋友在做不好的行为。你模仿人家做动作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energy,也会累呢?” Alan:“嗯。”
妈妈:“那妈妈那个时候要你听话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要听呢?” Alan:“嗯,可是妈妈我真的不想唱歌跳舞吗?” 妈妈:“你知道你为什么要跳舞吗?” Alan:“不知道。” 妈妈:“因为这是班级的rule,每个小朋友都要遵守。
这就像车子在路上开,每辆车子都要遵守traffic rule,这样车子才不会有交通事故。如果你不遵守rule,可能会有交通事故,那警察叔叔就要来了(Alan敬畏警察叔叔,他想成为警察,但又很害怕)。所以班级的rule也要遵守,不遵守班级的rule,小朋友之间可能就会fighting,那你说好不好?” Alan:“那好吧。”
说了这么多的道理,并不代表孩子听一遍,他就能明白理解并记住上课的时候应该要怎样。这中间可能需要十遍二十遍的重复。在重复中,就是要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候。请家长记住一点,你对孩子有耐心,孩子今后对待自己的学习,对待别人,甚至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才有可能会有耐心。反之,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耐心,若还期待着孩子有耐心,并不是说孩子一定做不到,只是单凭孩子自己的力量有点困难。
四、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了由唱歌事件引出孩子需要遵守规则的问题。回顾一下我们以上探讨的问题。
1、家长需要达成共识,孩子需要遵守规则。我们探讨了,为什么孩子需要遵守规则。
2、针对如何遵守规则,我们讨论了强化学习,以及使用强化学习产生的一些误区。
如果其他家长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和分享。
在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心理学学士学位。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心理学系,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曾短期学习访问英国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和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曾任阿尔伯塔大学发展心理学(Lifespan Development)课程,婴幼儿发展神经(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 Brain and Behavior)课程讲师, 两次获得最佳教学奖(Teaching Award)。读博期间,在加拿大生下Alan。 现随丈夫举家美国,非常开心与大家分享专业心理学知识,以及与妈妈们一同探讨总结实践中的育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