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都希望孩子活泼开朗、勇敢大胆,但是有的宝宝好像天生比较胆小,怕生、怕黑、怕虫、怕声大声,对一些东西感到害怕想要寻找爸妈的庇护,还会哭哭啼啼,不敢自己尝试,很多爸妈为此苦恼。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胆子小呢?孩子胆小是天生的吗?孩子的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呢?爸妈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克服恐惧、胆小呢?
一、孩子为什么会胆小?胆小是天生的吗?
恐惧、胆小就是对未知的、可怕的东西感到害怕,比如怕生、怕黑、怕虫等等,而这种害怕的情绪不仅仅是因为某个东西存在的可怕性,还在于孩子自己缺乏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对事物的认知是慢慢发展的,安全感也是慢慢形成的。
孩子既会认知美好的事物,也会认识让人害怕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爸妈没有给与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宝宝就会容易形成敏感的性格,容易对某些事情产生恐惧,变得胆小。也就是说,在宝宝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恐惧,变得胆小,但很大程度上这种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是受到后天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害怕的情绪
新生儿的安全感来自于妈妈以及身边熟悉的人,烦躁不安时熟悉的人能给予很大的安抚。刚出生的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也刚刚开始,但宝宝当感到不舒服或者对外界的信息无法处理的时候,他们会没有安全感,会本能地哭闹。
随着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宝宝慢慢认识身边的事物,这些事物有让人开心的、也有令人害怕的,但起初宝宝都不害怕觉得非常新奇有趣。但随着宝宝各种感觉的发育,对身边世界的了解加深,慢慢也会有恐惧的感觉。
比如在黑暗之中什么都看不见,会产生失重感,看不到爸爸妈妈,一个人没有安全感。宝宝也许就会因此怕黑,不敢一个人待在没有光的地方。
2、对宝宝过度保护影响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
有很多东西宝宝在刚刚认识的时候并没有害怕的情绪,但是爸妈和家人担心宝宝受伤,夸张地告诉宝宝这个东西如何如何可怕,就会让宝宝对此产生恐惧。
比如担心宝宝一个人睡摔下来,就不和宝宝分房间睡;爸妈担心虫有细菌,担心宝宝被虫咬,就告诉宝宝这个虫很臭、很脏、会咬人,宝宝本来不怕虫,但有的宝宝也可能因此就变得很害怕各种虫了。
另外,身边人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比如宝宝本来并没有对狗有害怕的情绪,但是妈妈特别害怕,见到狗就情绪激动,带宝宝快速走开,告诉宝宝狗是可怕的,宝宝就也会觉得狗很可怕。
3、没有处理好宝宝“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症”时期的宝宝也很容易失去安全感。之前我们在宝宝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症以及爸妈如何处理一文时也讲到,宝宝6个月左右大时会开始“认生”,离不开身边建立了亲密关系的人,只要熟悉的人不在眼前就会哭闹,有时候即使只离开一小会儿都不行。
“分离焦虑症”是宝宝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爸妈如果没有处理好宝宝的“分离焦虑症”,比如担心宝宝哭闹偷偷溜走,任由宝宝哭闹不安抚等等,也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
4、采用恐吓、过于严厉、对孩子发脾气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性格变得敏感脆弱
有时候孩子很调皮,很多爸妈为了让孩子服从命令,就会采用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比如“如果你再不睡觉,就会有鬼来抓你”,“如果你再不好好吃饭就把你送走”,“如果你再哭就会有把坏人招来”,“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关小黑屋”等等。恐吓的方式可能会立竿见影地让宝宝听话,但同时也会对宝宝的心灵产生伤害,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有的爸妈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比如过分规矩孩子的行为,不准摸任何东西,不准玩不准问,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有压力的家庭环境中,冒险探索的天性自然就会慢慢的消减,孩子容易变得敏感、焦虑,甚至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变得内向胆小。
有的爸妈性子急躁,不开心的时候甚至会拿着孩子撒气,哪怕孩子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或者根本就没犯错误。孩子长时间的接收到爸爸妈妈的怒气这种高压能量,会慢慢变的自卑,觉得自己很没用老是惹爸爸妈妈生气,慢慢就会变得胆小怕事。
二、如何引导孩子避免、克服恐惧好胆小?
1、带孩子正确理性认识事物,不要用夸张地情绪和言语影响孩子的认知,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小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爸妈和身边人的影响,对于有危险的东西,比如开水、高处等等爸妈可以直接告诉事情的危险性,但是不要过分夸张、不要恐吓孩子。如果家里有人对某个东西很害怕,爸妈可以安抚孩子,告诉孩子自己害怕的原因,但实际上它并没这么可怕。
2、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爸妈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就过度保护,让孩子离开一切可能的危险,有一些小伤是正常的,不要压抑孩子自由冒险的天性,捉虫有捉虫的乐趣。也要试着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学会自己一个人睡,自己吃饭穿衣等等。
3、好好处理孩子“分离焦虑症”时期的问题,不要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比如离开之前和孩子告别,不要偷偷走;告诉孩子爸妈是出去工作还会回来的;自己离开的时间给孩子找些事情做;送宝宝上daycare、幼儿园之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等等。
4、引导孩子克服恐惧、接受恐惧,勇敢和害怕的事情和解。
比如说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爸妈可以先把灯关掉陪孩子一起在黑暗中,跟孩子说“你看黑黑的也没什么可怕的吧”,或者用自己的经历跟孩子讲“妈妈小时候也怕黑,不敢一个人睡,但是真的一个睡发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也可以的,试试好吗?”。但是如果孩子因为有阴影真的害怕,爸妈也不要强迫孩子勇敢。
5、培养孩子的自信,自信会让孩子变开朗勇敢。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做的好时,夸奖孩子,比如今天自己吃饭真棒,画了一幅非常有想象力的画;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告诉他;鼓励孩子和新朋友玩,多参加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等等。
孩子为什么胆小、恐惧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恐惧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总之,孩子对事物的恐惧和胆小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更多地是受到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没有安全感会让孩子敏感脆弱,容易对某些事情产生恐惧感,变得胆小。因此避免孩子形成胆小的性格,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和胆小,最关键的是要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