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妇产科医学会理事长的黄闵照医师,同时也是新竹马偕医院妇产部主任,在受访的当日凌晨,为处理外院转诊来的产后大出血产妇而忙到很晚;下午又匆匆赶到为在台北的医学会处理会务,并抽空受访。我随口说起曾经约他下午4点采访的往事,当时,他身著刷手服走进休息室,拿起桌上的罐子打开倒出花生米,边吃边说「不好意思,我还没吃中饭」,不料他此刻回我「便当还在包包里」。没错,三不五时就误餐正是妇产科医师的日常!
果断个性柔软心
虽然父亲是公务员,但身为彰化农家子弟,「我们星期六日必须回彰化帮忙除草,一天都弯著腰,收工后,腰好像快断掉了,真的很辛苦」,自豪所有农事都会做的他,却也深刻了解「读书不像务农那么辛苦」。在父亲眼里,医师比公务员更好,有固定收入与地位,自嘲「刚好成绩也不错」,就这么进了医学院就读。
选科时,他很清楚自己要走外科系,「当时考虑了神经外科与妇产科,但妇产科的接生工作,让人感受到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最后选择了氛围较为愉快的妇产科」。黄闵照医师说,外科医师经常必须在瞬间做出决定,如碰到产妇产后大出血时,要不要拿子宫,往往在几秒钟要做出判断,所以,性格上较为阿莎力,「可以忽略的事就不在意,但必须在意的事则会坚持到底」。
见证傲人光环褪色
自民国85年起进入马偕医院妇产部接受住院医师训练,行医至今已25年。曾经是成绩顶尖医科学生首选的妇产科,却在这段期间失去了傲人的光环。黄闵照医师说,「健保(84年)开办后,不同工同酬的给付方式,让经常救急救难的妇产科医师不仅没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还要背负无法预期的生产风险,面临医疗纠纷的困扰,使得许多妇产科医师乾脆不再接生,同时,新血也渐渐不愿投入,而让妇产科医师的平均年龄高过于其他科别」。
其实不分日夜且全年无休的接生工作,虽然疲累,但妇产科医师早就习以为常,真正让他们感到心累的是,当产台上发生无法预期、难以避免的意外时,无法接受结果的家属动辄提告,于是原本拚尽全力救人的医师,无论真的是失职或是无辜,自此必须不断在医院与法院奔波,让过去所有的努力顿时化为乌有。
随著不接生的妇产科医师日益减少,新血不加入,造成接生工作落在少数妇产科医师的肩上。即使在妇产科医师人数多且接生量相当大的马偕医院,也难逃这样青黄不接的窘状,有好一段时间,黄闵照医师与另外两位医师(徐金源医师与黄建霈医师)三人就担起该院三分之二的接生业务,不难想见愿意接生的产科医师的疲累程度。当时,从事接生的妇产科医师还被冠上了「濒临绝种」的称号。
努力多年.终于完成全球首例产科专法
来不及在荣景时期成为妇产科医师,却在成为妇产科医师后,一路看著原本的耀眼光环逐渐黯淡,与生产相关的医疗纠纷不断传出,让劳心劳力的妇产科医师成为众矢之的,影响所及,就是连续好多年都无法招满住院医师,让妇产科医师在逐渐崩坏的医疗体系中,首当其冲成为「即将被歼灭的一群」。
所有的一切看在黄闵照医师眼里,满是不舍,但只有不舍之情无法力挽狂澜,而是必须积极做点什么。
其实黄闵照医师不只是一位坚守岗位的临床医师,更从总医师起(89年)就开始参与学会会务,跟著前辈大老一起看业务,深刻了解妇产科医师所处的劣势:工作多、工时长、生活品质差与健保给付点值低,但最让人深感无力的是:生产风险高造成医疗纠纷多,才是新血望之却步,老人萌生不如归去之意的元凶。
他说,「即使医学再进步,怀孕生产存在相当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不该让产妇与医师承担,而该由国家承担风险,启动救济制度,不只提供产妇生产保障,也希望减少医疗诉讼,进而有助于提升医疗品质」。对此,学会致力推动「生育事故救济补助」,不断对外宣导、说明、沟通、协调。
100年,在「四大皆空(形容内外妇儿等四科人力流失)」之际,黄闵照医师接任医学会秘书长一职,更加把握每一个发声的机会。经过多方奔走,「医疗机构生育事故救济试办计划」终于在101年上路,当妇女、胎儿生产发生重大伤亡事件时,符合条件者,由政府提供最高200万元(后来上调为400万元)救济金。虽然只是试办计划,但成效不错,「产科的医纠降低了七成多」。
黄闵照医师指出,本来试办计划成功,再来就是立法,无奈《医纠法》卡关,「考量产科的纠纷相较其他科别来得多,加上少子化的情况,不宜再为此蹉跎,因此,改以《生产事故救济条例》单独立法,于104年三读通过,105年6月30 日施行」。
在多人、多年的努力下,理念终于成为法案,让他极为自豪,「这是全球首例由国家立法保障生产风险的产科专法」!
自低迷困境走出
黄闵照医师说,「以前半夜接到接生出意外的会员打电话来问:这样要赔多少钱才能和解啊?自从有这样的补偿制度后,还是会在半夜接到电话,但问的是:这样有没有符合申请的条件啊?」
当妇产科医师不再需要独力承担产台上不可预期的意外风险时,也挽回了医学生愿意投入妇产科的雄心,他说,「99年的住院医师招收率只有60%,106年则出现满招的盛况,可说自谷底翻身」。
当然,妇产科医学会不只为妇产科医师创造好的执业环境,同时也为孕产妇争取更好的照顾品质,黄闵照医师强调,「毕竟孩子愈生愈少,每一次的怀胎都应该被更加重视」,他透露最近的努力成果,「产检将有重大的变革!」
投身无给职工作20年无怨无悔
黄闵照医师说,「只要技术ok,又肯花心血和时间与产妇沟通、亲自接生,通常要成为有口碑的产科医师并非难事」,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所想照顾的不只是找他产检、接生的孕产妇,更希望能结合国家力量照顾所有生育的妇女,让专业价值得以发挥到极大值。所以,20年来,他不断穿梭在医院、学会,即使学会是无给职工作也无怨无悔。
黄闵照医师对于蜡烛两头烧的辛苦并不多言,只是淡淡地说,「赶著到处开会,便当常常放在包包里,没时间吃」。可是看在同事黄建霈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妇产部一般妇产学科主任)的眼里,却是万般佩服,「学会的事情不少,平日与各单位有不少会要开,假日有学会活动要参与,我接任学会秘书长约一年的时间,薪水少一半,连平常定期跟同好的红酒聚会也减为1/4,不过,他已经这样做了20年之久,而且始终精力旺盛」。
隐形的热情更热情
网路上对于黄闵照医师有这样的评价,「很专业,但感觉没有很热情……」,然而,若没有足够的热情,又如何能对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持续付出20年的心力呢?
即使深受孕产妇欢迎的黄建霈医师,却也在实际参与会务后,了解处理事情和与人相处要面面俱到,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才深刻体会这位共事多年的同事有多不简单,「他把会员当朋友,全台走透透,尽心尽力帮忙处理事情,总共两千七、八百位的会员,他至少认识六、七成会员。从参与会务后,先后担任一届副秘书长、三届秘书长的历练,对于会务非常娴熟,只要一有相关事件发生,就知道再来要如何做,当选这届理事长可说是实至名归」。
黄建霈医师表示,主治医师在院内都独立作业,最多一起参加科内活动,虽然彼此认识很久,但直到他接学会秘书长后,对黄闵照医师才有多一点的了解,而一件事让他对其行事风格有深刻印象。他说,某个星期三的晚上,两人从台北搭高铁到台中参加当地联谊会活动,台中站下车后,理事长对他说,「我带你坐火车」,原来地点离高铁站有段距离,计程车车资要500多元,即使这笔费用可向学会报公帐,「他却宁可自掏腰包,为学会省钱,请我搭通勤电车,记得一人20元吧,从台铁新乌日站搭到某个小站,再从车站搭小黄到会场就只要100元。却没想到小站叫车不易,一等40分钟才有车,到会场已经迟到半小时了,原本还预估会早到呢」。
黄建霈医师说,「我从这件事感受到他对学会所付出的心力与热情,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让胎儿顺利诞生是使命
黄闵照医师说,一般的产妇,在专业处置下,多能安度孕期并顺利生产;若是碰到原本对怀孕充满期待,却又遭逢流产的个案,就必须花时间开导,不让孕妇有愧疚自责的心态,并做好迎接下一次怀孕的准备。
他说,去年有位孕妇,之前在外院生下第一胎,因宝宝有染色体缺陷的问题,让她一直感到自责。但经过检查,是与父母无关的突变所致,才让这位孕妈咪走出活在生出有缺陷宝宝的自责情绪。「若是构造有异常,只要确认染色体无异常,出生后可透过矫正手术,仍有机会让孩子如常人一般」。生得少,更期待生完美小孩,固然是人之常情,然而,黄闵照医师更期许社会能有更多量能照顾残缺天使,分担父母的重任。
妇产科医师走在路上总会碰过以前接生的产妇,手指身边的小孩,对著自己说「╳医师,这的孩子是你(接)生的」,只是对于接生无数的医师而言,未必能清楚记得眼前的人当时究竟是怎样的状况,但半年前路上巧遇的妈妈却让黄闵照医师记忆深刻,「孕妇22周就破水了,当时使用羊水灌注让胎儿撑到26周才生,后来宝宝的状况还不错」。不论是运用新知识或用尽各种办法,总之,妇产科医师的使命,就是要帮助胎儿能顺利出生。
即使医学会的会务相当繁忙,总是要跟很多单位开会、参与研讨会或会员的联谊会,不过,黄闵照医师并未放掉临床工作;只是随著生育率持续下降,加上调任新竹马偕医院,如今,黄闵照医师的接生数虽不比以往,但用心照顾孕产妇的心仍然未曾改变,不只是在自家医院产检生产的,有时还得紧急接手自院外转来的急重症产妇。
转送过产妇给黄闵照医师救治的新竹育禾妇幼诊所院长苏河仰说,「黄闵照医师很热心于妇产科的事务,他都尽心尽力在为妇产界付出与贡献,对于转诊给他的病人,更是义不容辞,帮忙处理到完美!感谢他为台湾妇产界的贡献!」
比起言语上的热情,其实黄闵照医师更善于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展现他对妇产界的热情!
严而不厉的老师,如妈妈般的重要
禾馨桃园妇幼诊所妇产科主治医师彭成然,在马偕接受住院医师训练时跟过黄闵照医师,「老师教学时,非常乐于分享行医与生活的经验,对于后辈不吝提携,他不凶,但我们都会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丝毫不敢松懈,是一位『严而不厉』的优秀老师,也很有担当」。
对他来说,老师更像妈妈,「因为什么事都有老师张罗好,就像妈妈一样,不知不觉中,根本不能没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