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快迟到了!”
“怎么走这么慢啊,起床也慢,吃饭也慢!”
“怎么每天都这么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啊!”
每天早上都会见到风风火火、气喘吁吁的父母拉扯着慢慢悠悠、步履缓缓的孩子,嘴里不停地催促和抱怨。
父母抱怨孩子拖拉,生气孩子磨蹭的时候,是不是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呢?只有了解其中的因,才能采取合适的法,最终得到想要的果。
孩子为什么爱拖延?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如果对待工作和生活比较拖拉,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也许,有的父母觉得,我对待工作不拖拉啊,我能够及时完成工作,宁可加班也不耽误。但是,会对孩子的诉求拖拉,比如孩子让爸爸妈妈帮忙,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手头上的事,就对孩子说:“等一会。“过了一会,如果孩子不再提出请求,父母可能就会忘了这回事。
孩子会发现,原来等一会,事情就可以不做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无论多强烈的刺激都无法激发他快速地完成一件事情,或者马上转移到另一件事情。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然而孩子成长的环境未必都是促进他的成长。
有时候,孩子正在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父母可能需要孩子马上去做其他的事情,随意打断孩子,此时孩子本应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专注地完成,却不得不分心应付父母的催促,从而导致孩子当前进行的活动效率降低,也因为不先放下此时的活动,而对父母提出的要求进行拖延。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
孩子可能正处于操作模仿阶段,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精确性差,各个动作协调性不好。各种因素相互干扰,动作缓慢,完成相应事件的时间就会很长。
孩子对本身正在进行的活动缺乏兴趣,缺乏内部动机的情况下,无法找到活动本身的乐趣,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外部动机,导致孩子提不起精神做这件事情。
同时,完成这个活动以后进行的活动对孩子也没有吸引力,孩子没有期待。比如孩子对写作业不感兴趣,但是他现在需要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以后还要练琴。练琴也是他不喜欢的事情,这就造成孩子做事情慢吞吞,他觉得反正做完这件,还有另一件不想做的事等着我。
孩子正处在学习和培养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克服办事拖拉的习惯很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助力孩子摆脱拖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忙碌的父母不得不过着快快快忙忙忙的生活,但是,在面对孩子时,请父母放慢脚步,跟随一下孩子的成长节奏。
为人父母,细细回想,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你是不是跟着他的速度,在他的身旁保护着他?如果这个时候,你拽着他跑,会是什么结果?他会摔倒!那么,当孩子慢慢长得更大一点,我们为什么少了那份跟随和保护的心?
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请尊重且珍惜。当他不熟练时,给他时间;当他需要练习时,陪他进步;当他厌倦时,给他鼓励。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
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所以,父母请打开慧眼,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进行强化,真诚鼓励,给他信心和力量。
在父母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之前,请先安静地观察一下孩子的状态。如果他在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请等一下,不要随意打扰孩子。
待孩子的状态从专注的活动中抽离出来时,再提出接下来的安排。
话语重复得太多就容易变成不那么美妙的背景音。所以父母面对孩子拖拉时,请不要总是一味地催促“快点!快点!马上!马上!“只做适当提醒就好,一遍就好。
要尊重自己,也要信任孩子。
教会孩子认识时间,与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设定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及完成以后的活动安排。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流逝,树立时间的观念,从自身内部建立按部就班有序进行的主动性。
放手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是人类本来就有的向上精神胚胎。让孩子做回自己,他自然会向上发展!你的督促和催促,就是一种压制,压制下的精神胚胎必定会扭曲!请给孩子自由和尊重,让孩子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活动,让孩子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也能够享受童年的快乐。
成长需要时间,任何效果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