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最近宝宝变得爱发脾气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吃辅食的时候,宝宝伸手想要拿勺子,于是就给了他。宝宝食欲很好,也吃得很香,但却突然发起脾气哭起来了。
我觉得最近宝宝变得容易生气了,是宝宝开始会动脑子了呢?还是仅仅单纯地发脾气呢?
说明宝宝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了,是进一步成长的证明。
宝宝对勺子感兴趣是好事,这时让他拿着也是对的,就让宝宝随便玩吧。
宝宝吃饭过程中突然哭了起来,我想肯定是有理由的。比如说特别想吃却不能痛快地吃,或者妈妈喂食的速度与宝宝进食的速度不合拍等。
妈妈虽然不知道,但宝宝的哭泣是有道理的。
现在宝宝已经有一定的感情表达能力了,那么理所当然就不会只是老老实实地吃饭了。
所以,家长不要光想着:“真是的,为什么不肯好好地吃饭呢”。
“生气”是宝宝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还不如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哇!宝宝长得好快呀,会表达感情了呀!”
别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时,宝宝就会发火,什么原因呢?
最近,在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别人理解的时候,宝宝就会发起火来。
我拼命地猜测宝宝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但是宝宝依然显得烦躁不安。是不是上幼儿园造成的呢?
要表现出与宝宝共鸣的姿态, 并想办法转移其注意力。
1岁左右的婴儿,心里尽管有某种想法,比如“我感觉是这样”、“我想这样做”等,却不能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出来,在难以忍耐的情况下,就会显得焦躁不安或者会感到精神压抑。
父母这时候要表现出充分理解宝宝的态度。
跟孩子说:“是挺讨厌的”、“宝宝发火了,是吧。”然后,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吸引孩子一起玩游戏。比如可以说:“看看画册好不好呀”、“一起来搭积木吧”等。
另外,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对婴儿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变了,还要和没有见过的人接触,宝宝肯定会感到茫然失措的。
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孩子的眼里世界就会更加宽阔,所以就当做宝宝人生途中的一个磨炼吧。
宝宝不满意的时候,会敲打自己的脑袋。怎么办呢?
我家宝宝淘气被批评的时候,也许是不高兴了吧,有时会用手敲打自己的脑袋,有时还会去撞墙。我担心在发育方面是否有什么问题呢?
感情亢奋的表现,以后渐渐地就能控制自己了。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一点点地自己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于是自我意识也开始萌发了。
但是,毕竟孩子一个人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还很有限,事情的结果不如意的话,有时就会发起火来。
换句话说,发火是孩子感情亢奋的表现。
有的孩子这时候会投掷玩具,还有的孩子会咚咚地敲自己的脑袋。
孩子们通过这些事情,渐渐地就会懂得不是任何事情你想怎样就会怎样的,这样才能成长起来。
一般来说,孩子不会做那些让自己的身体受到的损害超过极限的事情。所以,随着成长发育,早晚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宝宝老是乱摔东西,劝也不听。怎么办呢?
不管是吃的东西还是玩的玩具,稍不如意就随意乱摔。心平气和地告诉宝宝不能这么做,可是根本不听,还是老样子继续这么做。
不听是正常的,要耐心地反复劝说。
这个时期,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撒娇或以自己为中心只顾自己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
不高兴的时候乱摔东西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行为,是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因此,即使反复说给宝宝听,宝宝还是乱摔东西这并不奇怪。
应对的方法只有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还有就是在宝宝乱摔东西的时候,妈妈表演一下给宝宝看。
例如,在宝宝把玩具汽车摔出去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对宝宝说:“别摔车车呀,轻拿轻放车车也很高兴的呀!”
再比如说,兔子娃娃被乱扔的时候,又可以跟宝宝说:“哇!好疼呀!兔宝宝哭起来了呀!”以玩具代言人的身份,向孩子诉说玩具的感受。
在乱丢胡萝卜的时候,可以说:“宝宝要是好好吃的话,胡萝卜该多高兴啊!”
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慢慢地知道应该照料别人,爱护物品的道理了。
遇到不如意的事,任何场合宝宝都会大闹,怎么办呢?
如果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不管在什么地方,宝宝都会号啕大哭。真希望宝宝能够听话一点就好了。
把孩子的情绪,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
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最容易听到宝宝说“不愿意”, “不行”,“我自己来做”等。
孩子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号啕大哭也是表现形式的一种。如果硬要孩子听从父母的话,也许就会扼杀孩子好不容易的表现机会。
最好的应对是把孩子的情绪,用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说给宝宝听。
比如可以说“没能做好,所以宝宝生气了是吧”,“宝宝想做却不能做,真伤心呀”。
之后,双方在产生共鸣的时候,再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儿有危险,没有办法玩啊”, “这里是要保持安静的场所,所以,宝宝忍耐一下吧。”
通过这样对应,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情绪。
如果有小朋友不顺从自己意愿的时候,就会打小朋友。怎么办呢?
孩子想要玩具的时候,就会打小朋友,把玩具抢过来。若不能如愿,就会大哭大叫,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不管怎样跟孩子说不许打人,都没有用。
要想让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就要注意平时大人对孩子的态度。
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是要花相当长的时间的,这期间需要大人与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
重要的是,此时父母要表现出对孩子表示理解的态度。“你想要小朋友的玩具是吧。”
然后,跟孩子说:“打人的话,小朋友会疼的呀。挨打的人,怎么会把玩具借给你呢 ?”
如果孩子还是不住手的话,就暂且把孩子拉开吧。
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能感觉到被人理解,心理上也能够得到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就比较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所以,除了必须禁止的事情以外,其余的都可以把心放宽一点,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动。
因为一点儿小事,孩子就大哭大闹。如何处理才好呢?
仅仅因为很小的一点儿小事,孩子就大哭大闹蛮不讲理,父母都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我跟孩子说:“想让妈妈给你做什么呀?说说看?”但似乎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如何处理才好呢?
用具体的语言说出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情绪越来越丰富,心中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却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大哭大闹让大人不知如何是好,原因就在于此。
这时,爸爸妈妈要察觉到孩子的这种处境,要用语言帮孩子解脱困境。
但是,不要说:“你怎么啦?”“想让妈妈给你做什么呀?”而要说:“想再玩一会儿是吗?”“宝宝累了,不愿意走路了是吗?”像这样,把孩子的感受以及孩子想说出的事情,用具体的语言来询问孩子。
受爸爸妈妈关心的语气感染,孩子的心情慢慢地就会舒展开来,这将有益于促进孩子努力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宝宝有时会咬妈妈甚至朋友,怎么办呢?
宝宝在不满意或兴奋的时候,有时会突然咬人,让我不知所措。除了妈妈以外,有时也会咬别的朋友,怎样才能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呢?宝宝会说话以后,能改掉这个毛病吗?
现在只能采取躲避的办法, 将来批评宝宝时才能懂。
婴儿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开始一点点地萌发并且开始表达自己的意志了,经常用发火或是用突然发出怪声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像您说的那样咬人与发怪声一样,都是孩子想诉说自己的某种感受。
但是,婴儿并不知道这是不对的,也没有能力意识到咬人是要被批评的。
所以,这时批评孩子也是对牛弹琴,宝宝是不会改正的。
婴儿要到3岁左右才会理解大人批评自己的含义是什么,现在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当您感到宝宝要咬你的时候,赶紧躲开。
当然,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的,没有必要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