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
具体表现为:
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小儿推拿还可以使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如果小儿有病,推拿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泻、腹痛、便秘、厌食、哮喘、滞颐(流口水)、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肌性斜颈等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 未病先防:通过小儿推拿,使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B) 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4、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婴幼儿的肌肉处于发育过程,较成年人柔软,含水分多,蛋白质、脂肪、糖及无机物少,各肌肉群的肌肉发育较晚,8岁的孩子肌肉重占体重的27.2%(17、18岁时肌肉重量占体重42.2%)。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现象。
婴幼儿的肌肉处于发育中,容易感到疲乏,按摩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乳酸的消散和排除,使疼痛缓解,减轻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按摩能活动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的更健壮,身体更健康。
5、改善婴幼儿睡眠
出生不久的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产生疲劳,因此需要充足而深沉的睡眠,这样可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并诱发食欲,这对婴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
6、调节神经系统
皮肤是人体接收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通过对皮肤等组织的按摩,可给予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小儿神经细胞的更多“突触”联系和髓鞘化(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其成熟过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今儿促进婴幼儿生长及智能发育。
7、调节情绪
专家认为,小儿出生后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先前温暖、熟悉、有限的空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环境,此时,宝宝常表现哭闹。当宝宝哭闹时,身体会产生压力激素,这时免疫力也会下降。
如果常给他们做抚摸或按摩,能帮助他们降低压力激素,稳定情绪,尽快适应新环境。另外,在宝宝身体不适时,给予轻柔的按摩手法能减轻不适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例如胸部按摩可以使呼吸顺畅,腹部按摩可以消除胀气。随着按摩治疗效果的积累,小儿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按摩不仅对器质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
小儿推拿的适应对象是出生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儿童患有以下病症时,小儿推拿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
哪些情况不适合小儿推拿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