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定义青少年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谈恋爱,属于早恋。我国早恋的平均年龄是14岁。
关于多早才是早恋,目前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普遍的认识,亦没有令人信服的专业界定。各个国家的情况更是不一样。在中国,一般认为早于大学(约18岁)的恋爱应算作早恋,也有人认为人第二性征出现(约12~14岁)之前发生的恋爱才算早恋。
早恋,也称为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者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这个词在当代中国经常出现,但其科学性存在争议。
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1、不要过度紧张
有早恋倾向的同学,应当正确引导,讲究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指责、阻拦,反对过头了,反而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带来相反的结果。
2、冷静分析
大人们对早恋应该客观地看待,给予一定的理解,而老师、家长更应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不该一味地指责。
3、区别对待
并不是所有早恋都会陷入不健康的情绪、氛围中,有些早恋是有可取之处的。大部分人早恋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要,其实质很纯洁,并不像大人们想的那样。
4、正确引导
其实大部分早恋现象都是很表面的恋爱现象,并不会涉及到更深入的情况,当然如果孩子陷入了早恋中,就要学着先分析再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早恋是个亦正亦邪的词汇,一般我们都认为早恋是不可取的,但是也有个例是可以证明早恋是可取的。
其实,当早恋发展到不健康的程度,这个时候的早恋就是需要制止的。为了避免孩子陷入不健康的早恋中,从小的性教育知识灌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早恋是一个必然会与性教育程度挂钩的词,性教育的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早恋的发展,为了让孩子避免早恋、避免陷入不健康的早恋,性教育都是应该被科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