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太玻璃心了,打不得也骂不得”,这是邻居张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张姐的宝贝儿子程程,打小就出了名的淘气,是院子里公认的“破坏王”,对此张姐没少发过脾气,程程也因此没少挨过打和挨过骂。然而,随着程程年龄的不断增长,面对来自于妈妈的批评,似乎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快速服软了,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偶尔还会专门和张姐“对着干”。
张姐无意间发现打着“写作业”名义的儿子,实际上却在书房里偷偷摸摸玩手机,气不打一处来的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现在宝贝面前,强行收走了手机。反应过来后的程程,立刻将手中的课本愤怒的甩在地上,气冲冲的对着妈妈大喊道:“快把手机还给我!”
面对儿子如此嚣张的做法,张姐像是被激怒般,冲着程程的屁股就是几巴掌,这几巴掌下去,孩子闹的更凶了,一边用力的哭喊着,一边背起自己的书包就往门外跑,嘴里还嘟嘟囔囔道:“我要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了”。虽然这场闹剧最终被张姐制止,然而她却明显感受到孩子和她之间越来越疏远了。
为此张姐抱怨道:“现在的孩子可真难管,打不得骂不得,还爱记仇”,相信这样的心声是不少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的共鸣。为什么现在的宝贝“打不得也骂不得”呢?一味地打骂又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相较于以前需要“解决温饱”的年代,新时代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对其“精神层面”的关注,而一味通过打骂试图指正孩子缺点的行为,本质上来讲就是缺乏与孩子心灵之间的沟通,忽视了对宝贝心理成长的关注,还有可能引发以下系列不良影响。
第一:引发孩子不良心理问题;
面对宝贝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如果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是企图通过打骂的方式帮助孩子“长记性”、“纠错误”,且丝毫不去关注宝贝的内心世界。
长此以往,对于父母的打骂行为,宝贝会在内心产生恐惧,因为害怕再次出错挨打而在生活中变得小心翼翼,从而导致内心怯懦、胆小,甚至容易引发“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第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对于每一个宝贝而言,都是需要父母们严加守护的,自尊心犹如航行的灯塔,有助力宝贝迈向更正确的旅途。而来自于家长的打骂和指责,会让宝贝的自我认知严重受挫,自尊心为此大受冲击,从而影响宝贝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倘若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了解原因所在,反而站在宝贝的对立面,对其严加指责,甚至又打又骂。毋庸置疑,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宝贝对此心生不满,下意识的和父母之间拉开距离,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局促,如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效果也只能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宝贝成长过程中,试图一味通过打骂的教育方式,助力其改正错误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那么,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父母们应当如何做?才能纠正宝贝犯错误的行为,并减少其犯错误的频次,还能够对宝贝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呢?
“犯错误”是宝贝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永恒话题,因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们的应对方式。
如果在孩子犯错误的第一时间,我们能够压制住不必要的怒火,克制住自己的脾气,避免对孩子打骂相加,并且能够耐心的借助科学的方式对宝贝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行为,“疏”大于“堵”、引导相比较于指责更重要。
“逆商”决定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和打击时的承受能力,唯有具备强大的“逆商”,才能助力宝贝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
而犯错误时来自于父母的批评,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不小的冲击,此时倘若宝贝逆商足够强大,对此便能够做到正确的理解和积极的改正。因此,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逆商”思维,也是父母们不容忽视的。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的必修课。
所以,面对宝贝的错误行为,不能仅仅试图通过打骂来予以制止和纠正,更应该同时关注他(她)们的心理状态,在指导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也做到确保其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
小编来叨叨:
“温饱”占据人生重要课题的时代已然过去,希望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都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避免对宝贝粗暴式的“打骂”教育。反之,需要更多的去关注他(她)们的心理发展和精神世界,同时借助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宝贝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且正向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