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的女儿在3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练高尔夫,训练很艰苦也很枯燥,刘国梁一直陪伴女儿。
6岁时开始参加世界级别的比赛,只要比赛就会有输赢,虽然平时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但比赛很残酷,面对失败刘国梁的女儿从来没有哭过。
妈妈安慰她的时候,她反而会说,输了哭也没用,接着打好下一杆就行了。这样坚韧的意志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与爸爸平时的教育分不开。刘国梁告诫女儿,打高尔夫除了技能,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你无法控制别人,但一定要控制好自己。
不仅训练女儿的技能,同时也锻炼她的抗挫折能力,即使面对失败也要保持冷静。在女儿赢得世界级比赛的大奖时,刘国梁说,在成功的道路上要经历很多艰难,挫折教育可以推动孩子前进。
不怕失败,跌倒再站起来,需要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能积极勇敢地战胜困难,但是现在的孩子们这种能力越来越差。
首先物质生活的丰厚使孩子自我意识强烈,现在生活水平提升,父母不想亏待孩子,他们的要求都会尽力满足。从孩子的角度看,任何东西都轻而易举得到,不会懂得珍惜。
形成习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有需求就要马上被满足,稍有物质或心理需求不被满足时,就容易情绪低落,甚至无理取闹。
其次父母过度保护,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快乐长大,所以从出生起就对他们呵护备至,唯恐有闪失。
担心摔倒,担心被碰疼,甚至在宝宝摔倒或被碰疼,哭的时候,父母会踢地板,打桌子以此安慰孩子;在外边和小朋友有摩擦,父母就会出面帮孩子解决。
在这样过度保护下,孩子缺乏独立能力,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遇到事情不会反思自己而是推卸责任,甚至认为“委屈”,久而久之形成“玻璃心”。
最后父母爱的方式不得当带给孩子压力,很多父母爱孩子更看重成绩,平时爱得密不透风,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旦成绩不理想,立马换了一副模样,指责训斥,这种不得当的爱使孩子内心落差极大,情绪起伏不定。
这种压力难以承受,渐渐地因为担心成绩差而迎来这种落差,内心安全感缺失,变得脆弱敏感,经受不住挫折。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件事,通过父母的引导积累起来的。
1、认识挫折
生活中孩子会面临很多挫折,尽管有的事情在成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对内心承受力差的孩子已经是大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让他明白,每个人都会面临逆境,只要努力想方法就能解决,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自信心不挫败。
2、把握时机进行挫折教育
父母并不会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遇到困难时不要急着插手代替,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他感受挫折。
可以鼓励孩子尝试,经过自己努力解决困难后的成就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再次遇到困难他才可以冷静应对,有掌控感。
3、正确面对失败
做任何事每个人都可能失败,要让孩子懂得失败是为成功积累经验,正确面对,而不是一蹶不振。要调整情绪,总结经验,父母可以帮孩子一起分析,找出解决办法,让他重新建立希望。这样的过程,磨炼孩子的意志,使他面对失败百折不挠。
4、不制造挫折
江苏曾经有一位妈妈,在炎热的夏天,带着年仅12岁的女儿用了7天的时间,从江苏淮安步行到南京。在酷暑天气徒步,即便中午烈日炎炎也没有休息。这位妈妈说,学习怎样无所谓,就想通过这样的锻炼让孩子更坚强,遇到挫折不逃避。
很多网友评论:这样的方式太危险了,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并且很容易中暑。其实完全可以理解这位妈妈的用心,希望孩子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却有待考究。
刻意制造挫折不是挫折教育,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通过正确的方式鼓励他,让他勇敢面对。每个孩子各自有短处和长处,家长的期望一定要符合实际,这样才能提升孩子自信。
5、父母以身作则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要“多做少说”,当年郑渊洁在小学的时候,因为一篇格格不入的作文被学校开除。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打击可想而知,他的父亲没有指责他,也没有任何抱怨。带他开始一起写作文、看书,在父亲的耐心陪伴和引导下,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父母以身作则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不抱怨不焦躁,传递给孩子的也是不畏惧挫折,乐观面对的态度。
小编寄语: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甚至进入社会面对生活时,挫折随处可见。在小的时候,父母可以把他从困境中拉出来保护他。如果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一旦脱离父母的保护,就经受不起任何逆境。所以正确的挫折教育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伸出“援手”,但不是急着拉他而是引导,让孩子具备走出逆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