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如一场马拉松赛,耐力要有毅力不可少,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方法。一直处于冲刺状态的马拉松很难坚持到最后,如果跑到中途落后于人,内心慌乱耐力丧失也不会坚持到终点。
反之哪个阶段需要加油,哪个阶段需要保存耐力,哪个阶段需要冲刺,都能理性认识和应对最终取胜不难,学习也如此,对孩子对家长都是挑战。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是学霸,简单两个字背后,除了苦学还要有方法,除了孩子用功,还要有家长用心。
如果以分数论学霸,小学时一抓一大把,但凡能听懂课能按时完成作业,考个双百是平常事。而到了初中,大部分孩子属于中等或者中下等。昔日小学学霸或许沦为学渣,这让很多家长始料未及。
有一则报道,浙江大学附属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诊疗室,曾经接诊过一位初中生小凯,小学成绩一直很突出,是班里妥妥的学霸。
从小就努力,别的同学玩他在学习,父母也从没有为学习的事操过心,小学毕业小凯也考上了一所比较好的中学。
面对新的环境,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基础都不错,老师管理相比小学更严格,科目也增加很多。小凯一下适应不过来,学习没有状态,初中第一次考试就失利。
从那时起,他索性放飞自我,导致成绩一直下滑沦为学渣,到最后变成厌学抵触去学校。父母着急了,督促他学习便会迎来小凯的反驳,争吵时常发生。
无奈之下,小凯父母带他来看心理医生,负责诊治的王医生经过综合评测确诊,小凯适应障碍并且还有轻度抑郁情绪。经过心理疏导和一系列习惯行为的纠正,才渐渐好转重返会学校。
王医生称:学习阶段有变化,孩子身处的学习环境也有变化,小学很优秀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能力不足,引导不好就容易出现情绪起伏,难以适应,影响学习。
从幼儿园、小学再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是赛道不断转换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一场新竞争的开始,小学的辉煌完全不代表能延续到中学。
虽然现在教育主张分数说明不了什么,但分数还是能说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堂和学习阶段的适应情况。
1、不适应已经改变的学习内容
樊登在一次讲座中讲到,为什么小学时候是学霸,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平平甚至一落千丈。原因在于,小学的知识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考试通过,只要每天把学过的记住就可以。
再者,小学的年龄段是记忆力很强的阶段,到了初中,知识增多需要记住的量大且复杂,单纯靠以往的背,显然力不从心,要转换方法。
小学时期科目比较少,并且都是浅显的知识,只要听懂记住就能得高分。中学阶段猛然科目增加多门,而且不是单纯靠记忆就能掌握,还需要深入理解。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改变,很容易跟不上,影响情绪,陷入不良循环。
2、课堂速度和授课方式不同
小学大部分知识都是基础启蒙,不仅知识点涉及的少,而且老师会通过各种提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活跃课堂,轻松氛围下学习简单的知识。
到了中学不一样了,每一科目涉及的知识点都很繁多且复杂,老师在重点部分会着重讲,课堂利用率很高,学生需要抽时间再次理解巩固。
课堂的紧张气氛,加上每门功课都需要课后再巩固,有的孩子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状态,导致课上消极课后放松。
1、分析总结落差原因,并找出合适的应对方法,家长可以从每日的作业还有每次的考试入手。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错的题或者失分题,因为知识点模糊还是不细心导致。如果知识点有遗漏,从每日作业开始,就要通过家长辅导,或请教老师和同学及时弄懂,同时还要教给孩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2、注重阅读,到了初中需要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并且语文学习方向的改变也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已经不能靠单纯背诵书中的内容就可以考高分,更需要大量阅读积累,才能应对考卷中的阅读量和分值占比较高的作文。
让孩子抽时间延伸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对各科都有益处,也能提升写作水平。
小编寄语:
面临中考改革职高和高中已经“平分秋色”,每一位家长的目标当然是考上理想高中,哪怕是非重点高中也为进入大学打基础。而初中与小学比众多改变,不得不让孩子面临着考验,进而继续是学霸,退而沦为学渣,这个转变阶段家长要在心理上在学习行动上关心支持孩子,帮他尽快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