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编上学的时候,“劳动课”可是独立的一门课程,课程不仅会教学生一些劳动方面的知识,还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自身的劳动能力。
不过随着教学任务的改革,这几年已经把劳动课程取缔了,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文化课上,导致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还有“劳动”这样的一门学科。
再加上现在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也接触不到劳动的机会,导致大部分孩子都“四体不勤”。不过,最近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教育方案,重新把劳动课程独立出来。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教育课程方案,正式把劳动课成为了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不同于80、90后的劳动课内容,现代学生的劳动内容以“做家务”为主。
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需要掌握的劳动能力也是不同的:
1-2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完成个人卫生的基本清洁、参与班级的集体劳动、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
3-4年级的孩子:除了要养成基本的个人卫生清洁习惯,也要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和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校园的卫生保洁活动也要参加;
5-6年级的学生:掌握家里基本的卫生清洁、整理收纳等技能,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巧,可以制作简单的家常餐;
7-9年级的学生:家庭里的清洁、烹饪、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都要能承担起来,进一步提高创造劳动能力。
对于把“劳动课”重新搬回课堂上的做法,很多家长都是持赞成态度,毕竟现在的孩子,大多都不具备什么劳动能力,增添劳动课能很大程度上改善这样的弊端。
当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要不要拍照”上交作业,毕竟这样的内容只能在家里完成,而老师为了查看学生的完成程度,很大程度上会让家长拍照上传。
看似是让孩子完成劳动,但实际上仍然少不了家长的帮忙,像煮饭炖汤这样的操作,涉及到电子产品的使用,实在是需要大人在一旁指导,否则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还有类似烧菜、家电维修这样的“劳动课”内容,是由老师还是学生家长来完成教学?毕竟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劳动课老师,很多家长都表示:只要不是要求孩子在家里完成,自己举双手赞成。
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以后生活难免都要考虑“吃穿住行”,所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是十分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通过做家务来锻炼劳动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国外大学曾经有一项调查研究: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相比较那些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位男生吐槽自己的妈妈总让自己做家务,他觉得没有必要。而妈妈却表示:做家务就会有责任感,也是对以后另一半负责任的表现,否则将来的另一半也是父母的宝贝,凭什么就要大包大揽全部的家务活呢?
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观念真的很正派,并没有因为孩子是男孩,就缺乏了对孩子家务能力的锻炼,反而还督促孩子做家务的能力,为以后的婚姻生活负责任。
家务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舍不得孩子受苦本无可厚非,但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是要培养的。毕竟孩子在小时候可以指望父母,但是成年之后自己一个人生活,具备基本的能力是必需的。
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和劳动的能力,最起码可以保证孩子即使没有父母的帮助,也可以过得很好。
家务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锻炼孩子做家务,会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尤其是男孩子。婚姻生活中,家务活并非是女性的专属,而是需要夫妻共同承担的。有做家务活意识的男性,才能对妻子和家庭更有责任感。
家务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做家务的过程,有整理和归纳,这样的锻炼会让孩子主动思考,也会更加有主动性,做事情更投入,这样完成事情的效率也会比其他孩子高,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伤,都会比其他人更优秀。
小编想说:
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一个孩子是否有担当,和家里是否贫穷没有直接关系,那些“早当家”的孩子,是因为劳动的磨砺,锻炼了身体和意志。
更重要的是为了干得好、干得快,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规划,身体和意志都得到了锻炼,才能保证孩子全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