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薇姐聊起最近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繁华的魔都如今已经隔离一个多月,每天网上更新的消息都牵动着大伙儿的心。
薇姐说:“最近上海有一个很火的‘楼长’,是一个00后的女孩,现在只有21岁。隔离在家的时候,她没有太多的抱怨,而是积极成为楼长,帮助整栋楼的居民解决吃喝问题。
比我家孩子大不了几岁,人家已经可以协调整栋楼的吃饭问题,我家儿子还在‘饭来张口’的程度,都是00后,总觉得他们还是孩子,但已经成为了顶梁柱。”
“是啊,这些孩子正在以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速度在成长,不仅是身体,还有他们的心理、思想。”
00后,真的不简单
与薇姐对话后,我想到了曾经很多人对于00后的担忧,觉得他们生活条件优渥,吃不了什么苦,但在疫情之下,去发现很多感动与力量都是00后给我们的!
就像在这次疫情中,隔离了42天的一位13岁男孩Remy日记中写道的那样:“像这42天里的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一定还会有很多,考验我们的事情可能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深知与不确定性共存,学会适应环境,是我们这代人逃不掉的宿命。”
能写出这样的话,源于他这42天中内心力量的沉淀。若生活与42天前并无两样,这段话也许在多年以后的经历中,才能“见天日”吧。
因同学感染,Remy不得不与班级老师同学一起隔离在教室。虽然后来回到家中,两天后又被拉去隔离,这次是妈妈陪她一起。在不确定多久的隔离生活中,环境所带来的不便接踵而至。
上课需要书桌、网络,这些都没有,申请无果后,他自己去解决;兀长的网课学习中,除了每天面对8个多小时的电脑,他的生活无聊至极,为了不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于是他开始研究下棋、画画等活动,让生活不再单调,充满乐趣。
这些都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隔离生活中进行的,回头去看他日记中的那段话,会发现:他学会了适应环境,适应一种独处的环境。在当今社会众多不确定的因素中,孩子拥有独处的能力,才能更从容的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吧。
独处,是一种能力
杨澜曾经采访陈道明,他说: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著名作家周国平也说过:“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在与内在的自己进行对话。是将自己与喧嚣的世界进行剥离,再重组,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让人欣喜的。
就像Remy一样,也许他的经历只有那些因为疫情被隔离的人才能有所感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他一般智慧。
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工作,此次也被隔离在家,每天对她来说度日如年。聊天记录中,几乎没有一项是可以感受到她积极的能量,尽管大家都变着法的给她鼓励,但效果甚微。
她觉得自己每天隔离,无法出门,没有人交谈,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再这样下去我要抑郁了。”这是她时常说的一句话。年龄比Remy翻倍,但独处能力却不及13岁男孩的三分之一。
Remy可以在42天的隔离生活中,让自己的日子过的有声有色,我的这位朋友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她的头顶一直乌云密布。
如何培养孩子独处能力
从Remy与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拥有独处能力是多么重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独处能力的培养应该被重视起来。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生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挫折,无论大小。而面对这些挫折,首要条件就是良好的心态。
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任何问题,父母不要着急出面解决,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鼓励他勇敢的面对这些挫折,积极的引导,如此才有利于孩子良好心态的培养。
其次,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我自己喜欢阅读,每周最喜欢的时光就是与我家哥哥和妹妹去绘本馆,他们读自己喜欢的绘本,我读自己喜欢的书。在这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互不打扰,彼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着精神食粮。
阅读的好处,不仅是提高孩子的知识积累,眼界开阔,还可以心平气和的保持独处空间。这是在人手一部手机的现在,难得的平静时光。
最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前面与薇姐聊天时,她提到00后的楼长,已经可以独立安排一栋人的饮食,协调大家的情绪,而自己的儿子孩子依然处在“饭来张口”的阶段。
这也是很多孩子的现状,他们娇生惯养,习惯事事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会吃很多苦头。
想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我建议先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止是行为上的独立,生活上的独立,更是心理上的独立。只有这样,才能在独处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过好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家陈默老师说:生活中,父母既要培养孩子的群处能力,也要培养他独处。这是值得学习的建议,培养优秀的孩子,不止是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综合能力,只有综合能力足够强,才能在离开父母时更好应对种种问题。
小编来叨叨:
网上看到一位江苏网友说“给予孩子一身坚硬的铠甲,教会孩子如何与这个世界更好的相处,是我们这一代父母不可推卸的使命。”的确如此,希望我们能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