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骑摇摇马虽然有趣,但怎样都比不上父母趴在地上当的这匹马,骑在父母背上,孩子笑得开怀,那种完全发自内心所展露的灿烂笑颜,任谁看了都会被融化!
因为比起摇摇马,爸妈的这匹马有感情、有温度、有声音、有眼神的交流……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嘉义早疗服务中心主任周俸存指出,「透过游戏,让亲子之间产生互动,进而建立起亲密关系,同时也让孩子接受了五感刺激」。
(想要让孩子有好的学习效果,最不能欠缺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游戏.开启探索世界的大门
周俸存主任强调,「玩,是孩子的责任,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他们学习新事物、认识这个环境的开端」。的确,幼儿每天吃睡之外的活动,唯有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学会了许许多多的事,并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逐渐熟练,进而强化成为能力!
周俸存主任表示,父母若能善尽陪伴之责,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各种游戏,相信孩子的能力循序渐进展现出来,不是难事!若在这段时间疏忽了陪伴,缺少互动,让孩子失去接受刺激的学习机会,将难以发展这些看似自然而然出现的能力。
而为了帮助有发展迟缓的孩子能跟上脚步,必须安排具有治疗目标的课程供其学习,她感慨地说,「原本是游戏,后来变课程」!
不放手让孩子学吃饭的后果
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需要时间的淬炼!从漫无目的看到东西就伸手抓,到练习两指抓(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拇指与食指),再到三指抓,然后,进步到手指力量的控制与手腕的协调,每一个动作都无法一步到位!
周俸存主任指出,放手让孩子学习吃饭,就是训练手部肌肉的最佳方式,从用手抓食物,到拿著汤匙舀东西放入嘴巴,再练习用筷子吃饭,每一阶段都在自然而然中,训练孩子运用手指的灵活度、协调性。
如果因为怕孩子吃得满地都是,都由大人喂食的话,最后,孩子得要透过「夹豆子」的疗育课程,学习如何吃饭,「为达到治疗效果,孩子必须完成在几分钟内夹几颗豆子的目标」。
(父母把自己变得跟孩子一样的年纪,然后,专心陪伴孩子进行某一项活动,就是很棒的「玩」。)
放下教学目的.专心陪孩子玩游戏
周俸存主任表示,陪伴是一种支持,是一种对孩子的肯定。不过,关于陪孩子玩这件事,常见到几种状况:很多父母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玩;要不就是认为「自己不会玩,所以,不会陪孩子玩」;也有家长会说,「有喔!我都陪孩子练习123」,她请父母放轻松,「先不要把『玩』想得那么难,也不要把『玩』想得那么富有教学目的」。
她说,其实「玩」很简单,父母放下教学者的心态,把自己变得跟孩子一样的年纪,即跟随孩子现在的行为,然后专心陪伴孩子进行某一项活动,这是很棒的「玩」。
例如:当7、8个月大的孩子开始出现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跟他牙牙学语,就是玩;当孩子发展物体恒存概念时,爸妈跟他玩掩面游戏就是在玩;当孩子开始抱起心爱的娃娃,出现「拍拍、惜惜」的动作,父母在旁边假装说「妈妈(爸爸)肚子饿了,想要吃……」,从中让孩子去模仿大人平日照顾自己的行为。
周俸存主任强调,真正的陪伴不在时间的长短,而是专心观察与了解孩子的生活及需要。先观察孩子的兴趣在哪,从旁边认真看(他在玩什么?他的表情如何?他有什么能力?)与专心听(他说什么)、努力了解(他现在是什么心情),再适时加入游戏,成为孩子的玩伴」。
她提醒,父母不要急著想要教会孩子什么,如:孩子在玩车子,你就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车?有几个轮子?」这会让游戏变得不好玩。
然而,透过观察慢慢发现问题时,倒是可营造情境,让孩子有多一种学习机会。比如说,孩子很固执、很规律,父母即可适度调整、引导,让情境有所变化,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每天一定要看火车,不妨先带去公园玩,再跟他说:今天来不及去看火车了,我们明天再去。否则一味配合孩子,只会让大家没有弹性,而陷入恶性循环中。
陪伴发现异状.适时求助专业
若孩子有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若父母用心陪伴,可及早发现异状并适时求助专业,让孩子的问题能得到改善,周俸存主任提出需要父母多加留意的状况:
1.父母在拥抱孩子或跟孩子玩搔痒游戏时,可观察孩子是否喜欢或是极度排斥,若当发现孩子排斥时,就需多留意孩子生活细节(衣服、牛奶温度)。试著借由婴幼儿按摩,循 序渐进提多元生活素材,克服孩子在感官钝感或敏感。
2.孩子开始探索出手部可以做很多事情时,可观察7个月大的孩子是否喝牛奶能抱著奶瓶、10个月大时是否开始可稳稳地将食物放入嘴巴。
3.1岁多和孩子玩掩面游戏时,孩子是否有兴趣,能否有分享式的回应。
4.生活中,孩子是否有「指物」的能力。
5.跟孩子玩叠积木、叠杯子时,孩子手指前端是否能稳定、展现专注力。
6.6~7个月大的孩子是否开始出现玩声音?当你跟孩子玩时,是否有回应的反应?
(孩子要父母陪伴,是永远不变的需求!)
孩子有发展迟缓.更需父母陪玩游戏
孩子要父母陪伴,是永远不变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因父母工作忙碌而让不变的需求未能被充分满足,于是容易出现孩子接受刺激不足,而在心智发展上有迟缓现象,必须接受早期疗育。周俸存主任表示,「这类社会性互动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的确在教养上充满挑战」。
她指出,虽然在第一时间带孩子上疗育课或上学,是最直接的做法,但并非上很多堂的疗育课程,就对孩子有帮助,「建议依孩子的状况择优而上即可,保留陪孩子参与其他休闲活动的时间」。
毕竟上课时间有限,且专业人员不可能一直陪孩子,「父母才是陪孩子最久的人,老师只是过客,特别是在疗育资源不充裕的地方,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学习,使孩子获得更好的疗育效果」。
周俸存主任说,孩子接受疗育课时,父母不一定都能全程参与,但父母需要常与专业人员对话,掌握课程内容与训练技巧,因日常的生活作息才是孩子最自然的学习情境,将课堂所学融入在日常例行活动,让孩子反复练习,方能帮助他有更好的训练成效,确实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
同时,孩子在家庭里所得到的经验,也会类化到学校或其他环境的活动中,进而开启另一个可能。当然,若父母在家庭的训练卡关,也能将孩子的表现提供给老师,借由专业力量找出因应之道,一起帮助孩子能跨越关卡,继续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她补充,「陪这样的孩子玩,不一定要玩具,反而是自生活中取得的物品,更能结合生活的经验,提供孩子更为多元的功能性学习,就像特色公园的共融游具终究还是玩具,比不上掉落在地上的树叶、果实,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间」。
周俸存主任强调,「父母或照顾者才是孩子最佳的陪伴者,从良性的陪伴中试著观察孩子的表现,从观察中看见孩子的优势和弱势,才能积极的去诱发、引导他」。
(父母从良性的陪伴中试著观察孩子的表现,从观察中看见孩子的优势和弱势,才能积极的去诱发、引导他)
父母陪玩的原则
父母该如何陪玩?周俸存主任提出以下原则:
1.与孩子同高度:跟孩子平平而坐、面对面,眼睛看著孩子,不要高高在上,让孩子感受你是真实的想跟他玩。
2.与孩子做朋友:不要想要套入教学、急于问问题、急于帮忙、否定孩子的选择,而是观察跟随孩子角度一起加入游戏,允许孩子尝试错误。
3.有温度的大人:微笑面对孩子的互动(不要想著生活压力),不要边玩手机边回应孩子,让自己的温度像孩子一样,让孩子感受你是真心觉得游戏是有趣的。
4.当包容的大人:孩子游戏时一定会不小心弄得脏兮兮,接纳孩子玩得疯狂的脏(自己吃饭、玩沙、玩面团、画画),「弄脏了,没关系!我们再一起整理就好了」。
体能类活动拉近彼此距离.展现能力
发展迟缓的孩子总是最让父母费心照顾,使得孩子的兄弟姊妹难免被忽略,周俸存主任指出,「疗育并不是以个人为中心,必须让孩子能融入正常生活状态,提醒父母,保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疗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最能让全家一起参与的就是休闲活动,其中又以体能类活动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并有助孩子的感统发展、训练肌耐力与专注力」。
她表示,伊甸嘉义早疗中心自2019年起,连续3年在各社区及公园举办超过10场次「好好玩!亲子体能玩很大!」活动,「针对不同能力设计难易度不同的游戏关卡,让孩子闯关,这样的体能游戏,除了考验孩子的体能,也将多元能力融入其中,孩子每闯一道关卡,就学到新的技能」。
周俸存主任分享,「为了要顺利过关,孩子总会想尽办法通过考验,在一旁的家长亲眼目睹,原来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如今,「体能玩很大」已成为孩子最期待参加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孩子看到自己有能力克服种种的考验,而这也将是帮助孩子未来融入社会的最重要关键!
(伊甸嘉义早疗中心自2019年起,连续3年在各社区及公园举办超过10场次「好好玩!亲子体能玩很大!」活动。)
(案例分享)从重度自闭到中度自闭,崇妈:再怎么急,孩子也跟不上,但看得到持续在进步
本身修过特殊教育学分的崇妈,早在崇崇一岁半时,就发现有眼神无法对视、不让其他人摸与安静不语等状况,两岁即接受评估,也开始进行疗育,直到3岁确诊为重度自闭,领了身心障碍手册。崇妈说,「原本以为是中度,结果确认是重度,内心总是有点失落」。
崇妈平日很努力跟崇崇讲话,「但就像对著空气讲话一样,完全得不到半点回应」;想要带他认识世界,可是崇崇外出只喜欢盯著水沟盖,「有一回走著走著,不知不觉走了好远,还要打电话请爸爸来接我们回家」。她说,带这样的孩子真的很没成就感,每每看到朋友在社群上晒娃,就觉得心酸。
进伊甸接受到宅疗育的崇崇,就像一张白纸,只会发出一个字的音、没有自理能力,「开始接受疗育后,看到崇崇的状况有明显改善」,深谙专业价值的崇妈,充分配合老师的建议指导,她用「打铁趁热」形容。
老师在教室教什么,她在家也教什么,尽量让孩子在学校与家中所学无差别,特别是跟老师一样有著「坚持孩子要完成指令」的态度,因为这么做,才能让崇崇一直在进步中。
4岁时,崇崇改了外出只看水沟盖的习惯,会自己拿书来看,也终于会喊「爸爸、妈妈」,「1岁生日时,希望他可以赶快喊妈妈」,这个心愿直到崇崇4岁多才实现,「虽然慢了点,但孩子总算学会了,真的不能急,只要看到有进步就开心了」。
「什么都要从头教」的崇崇,经过专业疗育,在长期的累积与练习后,慢慢学会了很多事,参加「亲子体能玩很大」的活动,表现明显不同,不只能听从指令,也愿意跟其他成员合作,更突破自己的界限,摸了不敢摸的东西,看在崇妈眼里,尽是无限的感动。
崇妈说,「孩子只会进步,不会好」,的确,崇崇从重度自闭到中度自闭,也转到一般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这所有的进步都令崇妈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