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小孩出去玩错了吗?」一名妈妈在网路社团匿名公社APP上发出疑问。因为老公工作是三班制,需要轮班且难排假,配合孩子才艺班的时间,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带孩子出去玩,但又刚好碰到孩子考试前一周,就被朋友不断说「女儿成绩很好吗?」「你的心脏好大,考前一周内,都不担心成绩吗?」「上课有听懂吗?要不要去安亲班。」
华人社会对于让孩子玩,总是又爱又恨,时常保有孩子就应该乖乖念书,而非一天到晚想要玩的观念,同为父母的朋友,会担心孩子成绩是很正常的事。不过面对这么多的质疑,让这位妈妈忍不住大喊:「我不是那种一直给孩子写评量,只在乎成绩的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才国小低年级,自己平时也有盯功课,不认为考前带孩子出去玩,顺便放松一下有甚么问题。
看到她的发文网友们留言表示,「没甚么好强迫的,大人工作之余,休假也会想出去玩,更何况是小孩子。」「小学基本来说问题不大,旁人的话听听就好。」
父母要相信看不见的那个能力,成绩并不一定能百分百定义一个孩子
填鸭的教育放式,似乎在亚洲社会,早就见怪不怪了。我们一直注重那个看得到的东西---分数、文凭,在学期间,总用考试成绩排名,定义一个孩子的好坏。但进入社会之后,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生存、适应,需要的能力是无法用那些分数衡量的。
许多父母都让孩子补习、学才艺,而忘记学习的真正目的,多追求一时的成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无法真正帮助孩子提升竞争力。知名作家侯文咏曾在影片中分享,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美好的,人因为好奇、想要探索、学习,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基于本能,让自己透过学习变得更好,累积自己的价值,这些才是教育、读书所带来的内在价值。
侯文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侯文咏讲述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他的孩子读国中时,他完全没有能力改变他,每天问题不断、上课迟到、不交作业…等,即便如此,他表示自己不会因为他成绩不好就不爱他,但他永远相信一件事:「小孩会自己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