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前一阵子,在学校有一个新招:吐口水。他在家里不会,对大人不会,但不知道为什么,前一阵子在班上跟某个旗鼓相当的男孩有冲突的时候,就会。
老师联络簿写了以后,我回家软硬兼施想要知道所为何来,小人守口如瓶,死都不讲。他的反应让我想到,好像从他开始上学、进入团体生活以后,就偶尔会有这种『我很想要进入他的小世界里身历其境,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举凡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在小班的时候像上了贞操带一样,打死都不让老师帮换尿布 ; 还有他穿粉红色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他有一阵子不肯穿去学校 ; 以及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某一个大班的姐姐,喜欢到有一阵子回家会一直跟我说晚上要梦到她。老木很想知道小人的脑子到底在想什么,但小人觉得很难回答。
嗨嗨的反应通常都是在我问完问题以后,就陷入一种远目的沉默,你问他说是不是怕讲给妈妈听会被骂?小人轻松地说不会啊!你问他是不是觉得大人在怪你所以生气不想讲?小人愉快地说没有啊!你问他说是不是不知道妈妈在问什么所以不讲话?小人再度远目有时还搭配嘴巴微张…..。然后幽幽地说,对啊不知道妈妈在问什么,无聊的表情仿佛在说这种事情需要原因吗?不是就这样吗?你在问什么我真的是不懂?你讲完了吗?我可以继续吃点心了吗?
现在想想,好像这类的事情大部分都跟幼儿园里的人际互动有关。而且,都跟小人的反应不按大人的牌理出牌有关。可是事实上,在小人的世界里,好像很多事情,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但可能是我们已经太习惯在大人的逻辑里,看待人际互动、看待合宜、看待规矩、看待捍卫自己,于是我们很难相信也很难接受,孩子的行为怎么会『没有原因』。
可是我们忘了,他们的脑海中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已经内建了二十几三十年的『规则』,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所有的行为反应都有可能性,没有局限。如果是这样,冲突起来因为既不能打人、也不能骂人,那…那…..吐口水会不会也是个方法,不管是因为看别人做过同样的事情模仿来的,还是自己灵机一动就这样做了,而且完美地达到激怒对方的效果,所以一做再做,原因好像其实一点都不重要不是吗?
也许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这么多问题的大人才奇怪吧
而且我有好多经验是,同一个事件如果你问在场的每个小孩,他们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版本,还对不起来,结果还是大人在东拼西凑,试著还原现场。我们站在大人的世界里,却想了解孩子怎么了,有时想想也是哑然失笑。上谊出版的『打架的艺术』,我一拿到就连翻了三次。因为实在太有趣了,而且绘本相当跳脱大人的观点,从孩子的角度谈打架,竟也有一些相当有深意的智慧。光是第二页的内容,我觉得就蛮释放孩子的!
它试著让孩子知道,冲突本来就是自古以来资源有限的时候,必定发生的『#结果』,它并不一定是要跟『坏行为』或是『坏孩子』画上等号。绘本里也在向孩子传递,与冲突行为高度相关的情绪,也就是生气,它其实是有功能和好处的、是中性的。
从情绪调节的理论来看
(以下不是绘本说的是我补充的,绘本没有那么落落长)
生气会发生在我们知觉到自己的主体性受到挑衅、被侵犯和伤害的时候,也会发生在资源有限、我们的生存或权益会被威胁的时候,或者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行动力去夺取和压制的时候,像是竞赛,在这些情境下,我们生理上会自然地产生该有的不适感和敌对反应。
像是大脑会传讯息给胃部受体,荷尔蒙跟神经传导物质开始工作,交感神经系统启动,我们的肌肉紧绷、呼吸加重、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大脑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神经化学活动极度活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往上肢流,挺胸握拳,毛发竖起,准备作战。
这些反应帮助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采取行动,以制止其他个体,捍卫自己、对抗压迫、保护权益、被听见和尊重。它帮助我们的祖先,在野外面对攻击可以做出反应,存活下来,同样的也会帮助孩子在面对不合理的侵犯可以做出反应,在城市丛林里存活下来。
这是愤怒的功能,它保护我们。
生气归生气,冲突归冲突,但绘本里也谈到了冲突的底线,那就是战争,和仇恨
绘本里讲到:『像战争那样的冲突,就完全不是开玩笑的了』、『真正的打架是一场游戏,但如果是为了仇恨打起来,就完全不是游戏了。』,绘本里提到:『真正的打架不需要原因,有时只是为了好玩,或是为了某个很重要的理由。比如:他不借我四色笔。』所以打架跟仇恨是有分别的!
那打架到底是什么呢?比方说打架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呢?那打架会持续多久?什么时候才会停呢?我读的时候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因为这个绘本如此涵容地承接著愤怒和冲突,但如此明确地直指向善与恶的分界,简单明了地点出了界线和范围。冲突当然可以存在,但它不能发展成仇恨,也不能发展成欺凌。而且,你应该有暂时搁置冲突的能力!是不是很有智慧?
我也超喜欢绘本的结尾。没有说教,却同时给了孩子承接和范围。
没有八股的大和解结局,就这样真实地反应了孩子世界里的直观和天真。『关于打架,大人总是喜欢问没有答案的问题:谁起头的?』、『你们为什么要打架?』跳脱大人的逻辑跟奇怪的问题,对小小孩来说,许多事情也许有原因也许没有,如果你的孩子也还在幼儿园,也会有时让你想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跟你分享这一个有趣又可爱的绘本,和孩子一起读。
不只是让孩子吸收进绘本里的讯息、潜移默化,更重要的也许是提醒我们,要做的也许不是只追究原因,而是给出范围,帮助孩子在范围内行动。
嗨嗨学校的老师们最终是增加对他们的观察,在他们又开始要旗鼓相当起来的时候,技术性地分开了他们,让他们转个身错过。
大人认真观察但是能够轻松以待,就能让本来心灵内在就很能流动的孩子,更能发挥本性,让冲突也能流动和转化,而不是纠结在『我做了不好的事』。我是这样想的。
High妈。心理师 ✕ Bananny绘本选藏 三月选书展|我们可以这样上学
离开家人的身边到学校去,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过程,脱离熟悉的环境与生活模式,不仅是孩子的挑战,也是爸妈需要调适的改变。绘本共读的时光,陪伴孩子了解陌生的校园生活,并创造美好的回忆、建立起牢固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并愿意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带著父母的爱在前行,回首就能看到家人在背后支持。
这次也是一样有五本绘本推荐,其中就包括了上谊出版的『打架的艺术』,因为进到学校以后,冲突实在是半兽人的日常,还有帮助孩子在群体中接纳自己的『这个故事没有龙』等等。透过这些绘本,希望带给家长与孩子不同的思考面相看待上学,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却能给予家人的支持、授予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