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儿童游戏区传来孩子阵阵歇斯底里的怒吼声与尖叫声,家长听见急忙过去了解,就看见自己的孩子双手紧拉著对方,不让人离开,并高喊「不要!我不要!我不要输!为了降低孩子的怒气,家长和缓的说「宝贝,不要生气了!不然我陪你玩好不好,你这么厉害,一定可以很快就赢过我喔!」
您是这样的家长吗?孩子只要稍微受到挫折就急著跳出来帮忙,孩子只要遭遇一点委屈就急著又哄又抱,就深怕一点迟疑,孩子的心理会受到永难抹灭的创伤?为人父母总是会心疼孩子,不舍得孩子受到一点伤害,我也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只不过,您知道这样的作法也有可能是造成孩子输不起的主因吗?
对「输」这件事容易崩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1.孩子本身挫折忍受度低,无法承受压力的结果
生活学习中,孩子一定会有遭遇挫折的机会,只是每位孩子的抗压能力不同,衍生的忍受度也就不一样,假如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过低,对于无法预期的过程或是不如所愿的结果,就会不知如何承受,进而带来内心上的压力,当这份压力迟迟无法纾解,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冲突,直接导向情绪崩溃的途径。
2.孩子本身适应技巧不佳,无法承担冲击的结果
生活学习中,孩子一定会被要求接触不喜欢的学习项目,只是每位孩子的因应方式不同,衍生的适应技巧也就不一样,假如孩子的适应技巧不好,对于突如其来的要求或是难以接受的改变,就会不知所措,进而带来内心上的冲击,当这份冲击迟迟无法释怀,就会产生不当的社会行为,认为哭闹就可以扭转「输」这件事。
3.周边大人长期的纵容,让孩子误以为只有赢的结果
生活学习中,孩子一定会碰到令人委屈的事件,假如您是心疼孩子会受伤的家长,什么事都让著他、都顺著他,就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很厉害,进而对外界产生误解,形成自我中心的想法,当这份误解迟迟无法澄清,就会造成价值观的扭曲,认为生活中就只有「赢」的结果。
人生旅程有大多都是在挫折中学习,孩子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父母亲也不可能一辈子在一旁守护,周边每个人更不可能处处都让著他,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培养挫折忍受度,教导适应技巧的学习。
(培养挫折忍受度,从日常游戏著手。)
培养挫折忍受度,从日常游戏著手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帮助孩子呢?父母可从日常游戏著手练习,具有明确输赢的游戏著手起,例如猜拳、叠叠乐、翻牌比大小等,规则尽量简单,方便大人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结果进行布局。再依著下列的原则进行:
1.有计划的测试孩子情绪底线
有计划测试孩子对输的反应,逐步试探情绪底线,做为接下来策略拟定与修正的依据,重点摆放在最后总比数,让孩子知道,就算输了,结果还是会赢。
您可以这么做:
(1)前三次故意输,第四次赢,最后一次再让孩子获胜,让孩子尝试到输的经验。
(2)若孩子能接受上一轮结果,就可以继续往下探,前两次故意输,第三次赢,最后两次再让孩子获胜,提早让孩子感受到输的经验。
(3)前两次故意输,第三与第四次要赢,最后一次再让孩子获胜,慢慢让孩子体验平手的经验。
2.渐进式给予孩子挫折的压力
渐进式让孩子体验输的过程,逐步给予孩子压力,借此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重点放在最后一次,让孩子知道,就算过程输了,最后还是能赢回来。
您可以这么做:
(1)第一次故意输,第二与第三次要赢,最后两次再让孩子获胜,让孩子感受连输的压力。
(2)采取交替输赢的策略,第一与第三次故意输,第二与第四次要赢,最后一次再让孩子获胜,让孩子体验交替输赢的过程。
(3)第一次故意输,中间三次比赛,随机赢两次,最后一次再让孩子获胜,让孩子感受总比数输的结果。
3.适时教导孩子正确的因应策略
游戏过程随时鼓励孩子,在不失信心下,提供解决策略,借此提升孩子的适应技巧,重点放在第一次,让孩子知道,就算输了,也没关系,还是有机会可以赢回来。
您可以这么做:
(1)一开始就要赢,接下来的三次比赛只赢一次,最后一次再让孩子获胜,让孩子体验一开始就输的经验。
(2)第一次就要赢,接下来的三次比赛再赢两次,最后一次让孩子获胜,让孩子体验输多赢少的经验。
(3)第一次要赢,接下来的三次比赛随机输赢,最后一次直接挑战让孩子输,让孩子感受输的结果,确认孩子忍受度与适应技巧是否提升。
当然,这项原则不见得适合每一位孩子,不过在家您可以尝试看看,只要妥善控制第一次、最后一次、以及输赢总次数,就有机会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与适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