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自闭症特质的孩子不喜欢被打扰,希望待在自己的小天地,对这些自闭症特质的孩子来说,人与人的互动是不小的压力。孩子说:我最讨厌聚会,一群人待在一起让我感觉不舒服。
有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不会一次和好多人一起讲话,我一次只能面对一个人。还有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聊天!尤其是闲聊。有大孩子跟我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打电话和接电话,还好现在有很多不用说话的社群软体。
这些抱怨是自闭症特质孩子的心声。家长常担心孩子只喜欢待在家,不喜欢出去玩;只喜欢面对萤幕,不喜欢面对人群。这样状态的自闭症特质孩子不在少数,但也不是所有的自闭症特质孩子都不喜欢社交,只能说确实有部分人如此。我认识的自闭症,也有极度渴望社交但不得其门而入的。
真正的朋友
孩子在与他人互动中得到什么?孩子又希望在与他人互动中得到什么?人际连结是归属感的来源,也是长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但每一个人的社交需求不同,自闭症特质影响自闭症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但这不代表所有自闭症特质的孩子一开始就不喜爱社交互动,他们的退缩多半源自于挫折与压力,就像一般人要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一样,最简单的选项是逃避。
陪伴自闭症特质的孩子时,需要先思考孩子根本的社交需求。我认为人其实不需要太多朋友,也不太容易结交到很多真朋友。不要过度勉强孩子去交朋友,因为这样的训练对他没有帮助。回到「交朋友」的角度来思考,有共同兴趣,能彼此尊重,相处时没有压力,有困难时伸出援手,这样才算是朋友吧!
间接沟通的困难
研究指出,亚洲人倾向于间接沟通,也就是所谓的高语境沟通,这样的沟通模式更强调情境与当下的条件,没说出口的话比说出来的更重要。这样的哲学观强调和谐与平衡,希望将冲突最小化。这种沟通偏好透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改变来传递讯息,而不是透过讲述的方式交流,更依赖解读间接信息的能力,但对自闭症特质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沟通方式是辛苦的。
刻意隐瞒也算是一种间接交流。因为在某些情境下,不说比说来的好,举例来说,孩子确诊为自闭症,父母选择先不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状况,这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
生活中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像是要拒绝别人的邀请时,可能会选择说:「那天我已经有约,我们下次再约。谢谢。」而多半不会说:「我不想去!」但对许多自闭症特质的孩子来说,这种谎言显得没有意义,甚至愚昧。
善意的谎言会冲击自闭症者的核心系统。大部分的人会选择「找理由」,是因为直接拒绝让人不舒服,双方的感觉都不好。间接的回答虽然模棱两可,却能避免冲突,不伤害双方的感情,在双方都保有面子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留面子」代表维护对方的尊严。
我们透过观察与经验学习间接沟通,或说是说话的艺术。自闭症特质的孩子需要更直接的教导,更多的机会试错,因为他们可能缺乏这样的内建思维机制。遇到孩子说话白目时,如果你们有信任基础,可以找适当时机,直接跟他讨论,即便是白目的人,也可以表现得不那么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