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我带女儿去看牙医,先生在家陪儿子,各司其职。从牙医诊所散步去停车场牵车的路上,女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闲聊。话题是五年级小女生开始感兴趣的谈恋爱。
女儿听了之后静默一下,这突然的静默,让我脑中浮现一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的爸妈会在儿女前互相称赞?而不是气急败坏的抱怨著,你爸又搞砸了什么,你妈老是健忘又糊涂……
从小鼓励孩子表达爱
我们家虽然不是那种永远充满正向鼓励,老是把「妈妈以你为荣喔!」、「妳怎么表现的这么优秀啊?」挂在嘴上的家庭,但至少是勇于说爱、常有拥抱亲吻等示爱行为的家庭。
「老公,你爱我吗?」「爱。」「我也很爱你喔!」
以上对话在我们家每天至少出现一次,而且有时候是我人在客厅,对著在阳台的老公大喊问话,而且还要紧接著问「你有多爱我?」「超级爱吗?」
这每天出现的场景,也让家中两个小孩对于情感表达相当习惯。我的原生家庭充满了爱与关怀,但对于示爱与拥抱等肢体接触却相对保守很多。自己成立了小家庭后,我就想尽办法在家里带头谈情说爱,先从对老公说起,也逼不擅表达的先生口头回应。
小孩们每次看到先生窘迫的被我逼著说「有啦,爱啦」,就会乐不可支地要爸爸再说大声一点,妈妈没听到。甚至会冲去老公旁边听回答,再冲回我身边一路大喊「妈妈,爸爸说他爱妳,但他说得很小声」。
建立起和孩子专属的示爱仪式
小孩们也建立起自己睡前的示爱仪式,女儿喜欢跟我左右各亲一次彼此的脸颊之后,用力抱紧对方,紧到像是肋骨快要被勒断的那种紧,然后才会心满意足地道晚安。
至于儿子,睡前的亲吻仪式繁复到我很难记得,我得先亲他的左脸颊、右脸颊、额头、鼻子、下巴,再来是右脸颊、左脸颊、额头、鼻子、下巴,接下来是亲脸颊的左右右左、右左左右,最后再额头、鼻子、下巴各亲三轮,亲完,我都头晕了,换他再用同样的顺序亲我一次。最可怕的是,如果我亲错了,就要从头再亲一次。
我喜欢这种爱的互动,化解掉了许多愤怒与烦躁。每天睡前,我们难免会用急促的口气催孩子们刷牙、提醒他们收书包、赶著要他们关灯上床睡觉,才能多出点自己的时间工作或追剧。
但不管再怎么心烦气躁,到了关灯道晚安前,示爱仪式就会软化剑拔弩张的两方。有时候生气的一方会脸臭著亲吻,有时候被骂的一方会撇过脸拥抱,但再怎么生气与不满,我们互相都知道:我们是被爱著的。
这就是我在这个家庭中想给家人的,给先生、给小孩、给自己,满满的爱。在自己家习惯了说爱之后,我也开始会在视讯电话后跟娘家爸妈说爱,传统的爸妈总是会「嗯、好、掰掰」。但我也明确知道,我们都是被爱著的。
让家成为爱的发源地
偶尔会看到新闻,有孩子因为跟父母吵架而伤害自己,有的是为了课业压力、选校升学,有的是因为不被允许上网打游戏,我都忍不住要心疼,并想著:他们自我伤害前,知道自己是被爱著的吗?他们是否以为自己的被爱,是有条件限制的呢?如果他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被爱包围,是否会更爱自己呢?
前几天,女儿递给我一张可爱的纸条与笔,要求我写下「给我最爱的宝贝女儿的期望」,并要我写完后依造指示折成一个爱心,投进指定的小篮子里。
我几乎没有思考就动笔,我对她的期待一直都清清楚楚,我写下:「妈妈希望妳这一生时时刻刻都充满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地球,爱一切。健康快乐并且有能力把快乐与爱传给身边所有生命。」
我希望家对她来说,是个爱的发源地,不管她之后到世界哪个角落打拚,受到了任何挫折与指责,感受到失望与厌倦时,都清楚知道她是被无条件爱著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女儿喜欢挑在被我大声责骂过的晚上,在睡前紧紧拥抱的仪式后,试探性的问我:「妈妈妳爱我吗?」我总是没好气地说:「爱。就算我今天很生妳的气,但我还是爱妳。」